紫荊雜誌
教育講論

張仁良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
2019-3-8
 

上一篇

未來教育應有的創與變


轉眼間,筆者擔任香港教育大學(以下簡稱「教大」)校長已超過5年。猶記得剛接任此職位,已深深感受到教師教育的使命任重而道遠,至今仍謹記於心。教大是香港唯一一所專注教師教育的大學,全港有超過八成的幼稚園及小學教師是教大或前師範學院的畢業生,可說是孕育教師的搖籃。不論過去、現在,抑或未來,教大在推動及支援香港教育發展方面,一直擔當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筆者試藉本文闡述對教師教育的理解與構想。

全賴一眾師生及校友的共同努力,教大於2016年得以成功正名,並於短短兩年間,在Quacquarelli Symonds(QS)世界大學教育學科排名躋身全球十大,在教育領域中更位列亞洲第二;同時,我們在研究和知識轉移方面的成果豐碩,多個知識轉移項目揚威海外,屢獲國際殊榮。時至今日,本校的影響力已衝出香港。每年,教大吸引數以百計的內地及海外生入讀本校的學士及碩士課程,畢業生遍布各地,當中不少學生主修教育,畢業後回到內地或前往其他地區繼續春風化雨。

  教育及社會發展一日千里,我們亦不敢自滿,深信教大在本地以至區內仍具無限的發展潛力。適逢今年是教大廿五周年校慶,正好是回望過去、展望未來的最佳時機。未來3年,教大將額外投放1.5億港元,進一步提升教學及研究實力,當中包括增聘教職員;亦會繼續全球招聘教授和講座教授。隨著學術團隊不斷壯大,教大將繼續在帶領教學創新及研究卓越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進一步支持本地的教師教育。

  與此同時,我們將秉持三大教育方針,包括推動「愉快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STEM教育,培育創新人才,以及大力提倡生命教育,著重學生的靈性及品格培養,激發正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海外方面,教大會強化國際協作,持續提升教大在本地、區內與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培育更多出色和關懷社群的教育及專業人士,為全球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以動畫打開愉快學習之門 把握幼小階段培養學習興趣

  社會發展一日千里,各類電子遊戲大行其道。如何利用適當的工具,為學習增添有趣的元素,提升學習動機,對前線教師來說,無疑是很大的挑戰。作為教育界的後盾,教大竭力為前線教師提供支援,推動創新教育模式。

  以筆者的經驗為例,與大多數人一樣,筆者讀書時也認為歷史科枯燥無味,未能領會學習歷史的樂趣。近年,筆者翻閱歷史小說,才漸漸明白歷史故事的迷人之處。有見及此,教大近年策動「看動畫·學歷史」計劃,由教大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的專家團隊精選10位具代表性的中國歷史人物——孔子、屈原、張騫、張衡、杜甫、文天祥、李時珍、康熙帝、孫中山及蔡元培,將他們的生平事跡製作成每集約5至6分鐘的動畫短片,分別以廣東話、普通話及英語3種語言配音,並附有參考教案及工作紙,方便教師下載資源,應用於教學當中。

  此外,教大獲香港賽馬會慷慨撥款1,650萬港元,於2018年4月啟動為期3年的「與『文』同樂」學習計劃,通過製作24集動畫短片,輔助學生學習字形部首,例如在「木」字部的教材中介紹「樹」、「朵」、「校」等字詞,還設有互動小遊戲,讓學生在娛樂中領會中文詞彙及中國文化的趣味,鞏固及提升學童的中文能力。教大團隊亦會舉辦相關的教師培訓活動,傳授應用教材之心得,好讓教師授課時更得心應手。

  比起密密麻麻的課文,卡通片可引發學生學習中國歷史及文化的興趣,團隊也特意在動畫中加入品德情意教育,包括每位歷史偉人的成功之道,希望能成為學生的楷模,幫助他們建立正直、堅毅、具同理心等良好品格;又在語文動畫中加入生動劇情,讓孩子學懂待人有禮,例如說「謝謝」及「對不起」等,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同理心,可說是「入心入肺」的情感教育。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原是無可厚非。然而,近年社會競爭激烈,家長均希望把自己的子女送進「名校」,接受「優質」教育,補習班一個接一個,為應付考試而形成操練文化,很容易對孩子造成無形的壓力,窒礙他們的學習興趣。

  學習本應是愉快的事情。筆者認為,幼稚園至小學最為關鍵,因為這是培養學童學習態度、創新思維及價值觀的重要時期。而教大的畢業生正正在本地的幼稚園及小學具有影響力,可謂手握未來教育的重要鑰匙。若能把握時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讓學童有一個快樂童年之餘,也可讓他們往後的學習之路走得輕鬆一點。

實踐 STEM教育 孕育具備創新能力的下一代

  創新科技與人才培訓息息相關,長遠將主宰香港的競爭力。創新能力要從小培養,教大站在教育最前線,更應擔當先導的角色。

  早前,教大聯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香港城市大學,開展為期4年的「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計劃,為來自32所先導學校、逾100名教師及約16,500名小四至小六學生提供編程訓練,教導學生編寫手機應用程式。當中有不少學生的設計別具創意,令人眼前一亮,如其中一個智能流浪貓屋的應用程式,學生結合隱蔽攝錄裝置及自動餵食的設計,為區內流浪貓提供安全的居所及穩定的糧食供應,既有趣又富有意義。

  這計劃是典型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項目,既涉及科學及數學知識,也需要掌握技術及工程的應用。由於學習的形式有趣新穎,學生們不僅沒有抗拒,更在此過程中培養出解難及思考能力。

  STEM教育的理念著重知識融會貫通,讓學生能夠明白科目之間的關係,並將學到的知識與日常生活連結起來,自主學習。香港特區政府相當重視創新科技發展,自2015年開始推動STEM教育。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更在2018年施政報告中,再次肯定科普教育是推動創科發展的重要一環,並表示將增撥資源,進一步推動STEM教育,加強教師專業培訓。

  其實,類似編寫手機應用程式的項目,在國際學校和直資學校並非新事物,惟資助學校由於資源所限,又缺乏擁有相關知識和經驗的教師,以至未能儘早把握箇中優勢。故此,教大在推行上述計劃時,除了為大約100名教師提供培訓外,亦為教大校內數百名學生提供相關訓練,期望他們畢業投身教育界後,能惠及更多中小學生。

  如今網絡資訊發達,單以傳統的教學法,不容易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遑論推動創意思維。STEM教育的興起,正好是香港教育工作者思考未來教育何去何從的最佳契機。

關注「生命教育」 推動正向價值觀

  近年,校園欺凌和學童自殺等問題越見嚴重,社會廣泛關注學童的心理健康。

  由從前到現在,面對默書、測驗、考試,香港學生的壓力從來不容忽視。早年的香港有較多大家庭,兄弟姐妹之間的互動較為頻繁,在打打鬧鬧中成長,不少孩子從小已習慣面對現實生活帶來的種種挑戰,往往選擇咬緊牙關熬過去,故一般都比較刻苦、堅忍。

  相反,現今香港以三至四人的小家庭為主,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加上經濟條件變得相對富裕,在父母的呵護下,孩子甚少面對挫折,抗逆能力自然大不如前,甚至容易鑽入死胡同。

  正因如此,筆者認為未來更應著重生命教育,把握時機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講求靈性及品德的培養,令學生愛天、愛人、愛物、愛自己,從幼兒時期開始,就要讓孩子明白生命寶貴,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特及有價值的,長大後貢獻社會。

  父母是幼童最主要的學習對象。因此,生命教育還應包括家長教育,教父母如何做好家長,應對孩子在心智和身體上的成長帶來的轉變,以及如何處理孩子在學校和社會上可能遇到的問題等。

  教大於2015年推出全港首個結合家庭與幼兒教育的碩士課程,專門探討家庭對兒童發展的影響,以及如何規劃、推展和評估家庭教育。

  相關項目團隊更針對家長教育,推出數段長約3至5分鐘的短片,探討各種生活難題,如當孩子面對同學嘲笑欺負、考試名次下降等煩惱時,家長該如何處理。這系列的影片在網絡上反應不俗,有關項目團隊會繼續推展,希望能成為更多家長了解孩子心理的一個有效途徑。

  除了父母,幼稚園及小學老師對兒童的成長亦影響深遠。有見及此,教大在師資培訓中,特別加入「正向與價值教育」,例如正向心理學、心靈喜樂等,以提升教大學生自身的正向價值與抗逆力,有助他們日後正確引導學生,為投身教育界做好準備。

衝出香港 強化區內協作

  本地以外,教大未來幾年亦將致力推動國際協作。教大是亞洲區的教育先導大學,不但關注香港的教育發展,亦著力為不同國家和地區提供專業培訓,提升當地教師的專業水平,這包括「一帶一路」國家,例如越南、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菲律賓等。教大早前獲世界銀行委任為顧問,向越南8所主要師範大學提供為期10個月的顧問服務,當中包括面對面的培訓工作坊和「學校為本」諮詢服務,以推動當地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教大更與其中6所參與計劃之師範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以加強彼此學術交流與合作,並攜手推動對區域歷史、文化、經濟及社會生活之學習與了解,足證教大於亞洲區內的教育領導地位。

  現時教大與全球近190所高等學府簽署協議,定期進行學術協作及交換生計劃。簽署備忘錄的院校遍布亞洲、歐美及鄰近地區。過去幾年,教大夥拍國際知名學府進行的學術及研究協作數目不斷上升,包括與德國倫法那呂訥堡大學(Leuphana University of Luneburg)及日本廣島大學(HiroshimaUniversity)合作推出雙博士學位課程,畢業生將可同時獲教大頒發教育博士學位及夥伴大學頒發哲學博士學位。此外,我們亦與法國洛林大學(University of Lorraine)合作推出雙博士學位課程,畢業生可同時獲教大及洛林大學頒發哲學博士學位。近年,教大的海外研究生比例亦大幅上升,從2015/16年度的7%增至2017/18年度的30%,反映教大在教育領域的先導地位廣受國際認可。

結語

  規劃教育的發展路向,知易行難,絕非朝夕能行之事,但肩負著師資培訓的重要使命,教大責無旁貸。作為一所專注教師教育的高等學府,我們期望本校的準教師能與國際接軌,方能為香港孕育出卓越的新一代,迎接全球化帶來的挑戰。今年是教大的廿五周年銀禧誌慶,教大將以「追求教學創新」作為全年慶祝活動的主軸,冀透過創新教學和研究,為教育界帶來正面的改變。繼往開來,我們期望能與所有本地及海外的持份者同心協力,進一步推動本港及其他地區的教育發展,迎向更精彩豐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