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港事

張仁良
香港城市大學 商學院 經濟及金融系 金融學講座教授

2003-12-10
星期
 

上一篇

發債減赤 勿蹈阿根廷覆轍

下一篇


 

面對重重的財赤壓力,香港政府的發債計劃已經呼之欲出。

  據最新數據顯示,本港2003/04年度財政赤字預計高達780億元。按政府的「減赤」時間表,本港將在2008/09年度達到財政收支平衡的目標,但到時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已所餘無幾(政府現有財政儲備為2,552億元),不能夠支持港府之後12個月的開支,這會對整個香港的金融穩定性造成負面影響。

  此外,如果任由財政儲備不斷減少,那麼特區政府將不會再有能力去發展任何新的基建工程,這將直接影響本港的長期建設和發展,如何解決財赤無疑是重中之重!

◆公僕薪酬佔開支70% 難大削◆

  出現財赤的根本原因,在於政府的開支大於收入,本人認為,解決財赤的根本方法是減少公共開支。而目前,公共開支的70%是用來支付公務員的薪金和福利。本人對現任政府能大力削減這部分開支的情況,不抱太大希望。

◆籌資拓基建 可增競爭力◆

  通過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即發行外債可以提高本港的財政儲備。現在是發行外債的好時機,因為現今國際資本市場的低息環境使融資成本變得很低。然而,此種融資手段並不會對本港內部的經濟模式產生任何影響,即發行外債並不能幫助特區政府提高財政收入;相反它會增加港府於還款時的財政壓力(將我們的壓力轉嫁在我們下一代的身上)。所以發行外債是否一個成功的減赤策略,完全取決於政府能否明智地使用這部分額外的資金。我個人非常希望看到發債所得資金,能用於本港的基礎建設,從而提高香港未來整體的競爭力。同時,我也希望看到政府對資金的使用,有相互的制約與平衡。

  有人提出由於特區政府目前沒有任何內債或外債,我們應該好好應用香港的發債能力,在市場上融資。本人認為,以上論點基於政府的誠信,及是否有適當的體系,能夠監管到發債所得資金是否被合理地利用。在私有企業而言,只要投資回報率大於融資成本,投資就可謂成功;但在公共部門,判斷的方法就沒有那麼簡單,因為公眾利益有時並不能完全以金錢來衡量。我們不能忘記一個社會金融系統的穩定性,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它是否擁有一個健康有序、作風謹慎的公共金融體系。2001年阿根廷政府的破產,就是一個典型的反例,雖然阿根廷與香港有很多本質的不同點,但我們也需對此多加小心。

◆立法定發債上限 交代用途◆

  此外,如果特區政府真的在不久的將來發行外債,本人要求政府立法規定政府可發外債總數的最高限額;同時政府也必須清楚地向市場解釋,發債所籌得的資金用途,發債的底線是,我們必須對香港的下一代負責。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