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曾聽到一些教師表示,他們運用合作學習卻「痛苦地合作着」,因在分組以後,學生很容易便出現吵鬧及無所事事的情況,成績差的學生更會躲懶,無法投入合作學習。其實這些問題源於老師未能有效地管理合作學習的過程。如老師能運用以下策略,便能問題迎刃而解,更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
合作學習最終目的是通過朋輩交流、分工合作以提升每位學生的學習成效。對於合作成效的評估,除了小組合作成果,老師更要關注每位學生在小組的表現,當發現個別學生有困難時,老師應即時提供及時援助或請組員幫忙。讓學生在合作之前做充分準備,幫助養成獨立思考和操作的習慣,更能擔任好分工合作的角色,減少對他人的依賴。而之後讓學生反思自己在合作學習的表現和效率,不但能鞏固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更能培養對學習的責任感。
 
發展待人處事的技巧
學生需要不斷學習有效合作溝通的技巧,包括和別人溝通的禮儀、合作的常規策略和組織管理小組學習能力等。有些技巧看似細微,卻深深地影響課堂合作的成效。例如遵守老師指令(如合作開始和停止的號令或手勢),按指示專心完成分配的工作,這些都是推行合作學習初始需訓練學生的常規。又如,討論時使用恰當聲量,不大聲喧嘩,這正是尊重他人及有禮貌的好習慣。
 
不少學校會使用聲量控制圖來提醒學生如何控制聲量:一度聲用於兩人一組討論,二度聲用於四人小組討論,三度聲用於回答教師提問或小組彙報,四度或五度聲已是太大聲了。這些合作常規的建立,讓合作學習的課堂安靜有序。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學習如何別人和諧相處及合作解難等待人處事技巧。
 
教授學習方法和策略
合作學習的目標,除要教授學科知識和技能外,也十分注重訓練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例如,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使用計時器,這可訓練學生重視時間觀念,監察學習成效。鼓勵學生分享和反思合作學習的策略和時間運用,增強學生管理時間能力,找到最佳解題方法,提升學習效率。
 
由此可見,合作學習的推行,讓老師由關注教書的「量」轉變成關注學習的「質」。老師除了教授學科知識和技能外,更需注重發展學生學習策略和培養終身學習的好習慣。成功運用合作學習,有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
 
香港教育學院小班教學中心聯席總監
章月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