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

對學生的「把脈」功夫,望聞問切

「把脈」其實很重要,在第一堂的時候,表面就是學生自我介紹,但在深層裡面其實在做很多事情。老師應在第一堂已經能知道大部份學生其實是怎樣,然後再調適,所以第一堂就是做「把脈」。」

 

「如果班級經營得好,批改作業會容易得多。當然學生的問題是隨時出現的,老師對學生的敏感度,要練習出來的。每天要感覺到班上的情況,每位學生的問題是什麼。」

 

師生關係的建立

「老師在第一個月所做到的事情,一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假如老師在第一個月拿捏不到學生,以後會比較難做,再關鍵一點就是第一課,如何和學生建立關係。老師要做到身教言教,老師要求學生準時,自己要先做到。老師要罰學生的時候,要先說明對學生的要求才可以罰。那種關係要有一份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很重要,必須記住每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對學生來說,每一個成績都很重要,那麼老師就會記得用心去教學。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也很重要,多一點去留意學生,包括學生與其他人的相處,平時的舉動和性格等等。老師如何撼動學生的心,就是用心去跟他們交流。」

 

「曾經試過教一些能力較差的學生,所有活動都陪學生一起做,清晰的指示能很好地幫助集中力較弱的學生。老師在這樣的課堂裡面必須全身心的投入,親力親為,學生便能感受得到老師的用心和期望,繼而受到感染慢慢轉化。老師在小組裡面帶起氣氛,傳達溫暖,學生和老師一起討論和解決難題,拉近距離。細微到一道筆畫,一個剪紙的動作,都會關注。開始那段時間很重要,因為要和學生建立良好互信的關係。相處的過程的確會有很多特別的經歷,也看到很多學生因此而開始轉變。」

 

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教而不管,無為而冶

「有效課管策略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管,學生不當這是一個課堂,是一個學習。如果老師進到課室裡面,想去用什麼措施去管理課堂,那層次就沒有那麼昇華,學生和老師的距離又會遠一點。所以最享受的課堂就是不用做任何的管理,老師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令學生高度集中投入學習活動中,大家都在分享對學習內容的經驗和認知,那就是一個最好的狀態。」

 

規則/常規的建立

「老師每年開學的時候先和學生講清楚規則和要求。要學生上課投入、準時交功課等等,容許學生有遲交但必須有合理原因,幫助學生培養責任感。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鼓勵學生上課主動舉手發問,當學生指出不明白的內容要耐心解釋,嘗試邀請其他在座同學幫助解答問題,營造互助的氣氛。當學生了解老師的教學模式,清楚上課內容,便會認真聽課。老師需堅持教學原則,例如一些收功課的規則等等,訂立了一定要堅持,不可以讓學生得寸進尺,保持好一個教師的形象。每次上課,一進教室便和學生講明這節課的學習要點和安排,希望學生配合。並且要求學生抄寫筆記,幫助學生專心上課。上課時需注意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吸收。如老師讚學生,要讚得有根據,罵,要罵得有理據,學生是會心服口服的,無論是讚或罵,必須清楚學生的亮點在哪裡,如果老師讚準學生的亮點,學生會有榮譽感,會更加努力。如學生感覺到罵他的過程只是緊張他才會罵的,不要侮辱他的尊嚴,不要看輕他,帶著期望去罵他,相信學生可以做好,這樣就可以了。反而學生還會感謝老師花這些時間去罵他。」

 

「老師一定要先打好關係,也要講清楚老師的要求,要「先禮後兵」,在第一課時一定要清楚指出課堂規矩,老師一定會先明確說明。老師一開始的定位一定要很清楚,定了下來就一定要執行。老師想學生怎樣的,就慢慢去調教。講清楚目標,做到的,一定要稱讚學生,讓師生建立信任,學生知道老師的要求。」

 

「例如,英文課的規則是進入教室必須排隊,匯報的時候必須說英文,穿著得體的服飾,專心聽老師的指示。」

 

「其實班級經營很多學校都做了很多,但最不好的是班主任做完就算,沒有好好利用這件事。例如,班設計了班規,都是大家認同的,把它釘出來,這個就是大家的行為指標,就要去執行。單單做好這幾條班規,整班就已經很不同了。老師也要給學生一個指標,讓他們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到。」

 

「有時候像學生過了位,他們並不知道這是犯規的,那老師就要以語言、行動、或者表情等傳達訊息給他們。有的老師和學生親密到失去底線,學生不畏懼老師,不覺得是上課,像和朋友聊天成了反效果。其實這是看感覺,經驗的累積會告訴那些行為是壓線的表現,就要警惕和留意。」

 

違規行為的處理

「如果學生有違規行為,老師要避免和學生硬碰硬,別在全班面前令學生丟臉。代入學生身份,換一個方式,以笑話緩和氣氛使學生感覺舒服和受尊重,令學生感到親切、知道老師是有心教學,即使個別學生對科目不感興趣亦不會搗亂阻礙課堂。在學校裡,有些學生是不喜歡做功課的,經驗就是,學生不喜歡做功課,老師就要和學生談條件。有些學生其實是聰明的,老師豁免一些功課,有些功課對某些學生來講是有滿足感的,老師便要給他。但有些學生不喜歡,老師就要私底下和學生協議,學生就會覺得老師特別體諒,照顧個別差異。」

 

「所謂的懲罰就是要他做多一點功課,多練習。而且要讓學生知道如果不做這件事,就要做其他東西來彌補。老師要解釋給學生,要有理由的,和預先跟學生說好,沒有說過的事,就算不喜歡學生做,老師也不能夠罰。」

 

「學生的誠實是很重要的,欠交功課從來不罰的,但學生必須在上課前來說,但如果是被老師發現到,就一定罰。欠交的一定要主動交給老師,這是大家互相尊重和體諒的表現。學生欠交功課,老師一定要主動去處理,或他不懂,要坦白告訴老師,這樣才可以好好相處,不然大家都會很辛苦,老師要挑剔學生很容易的,但這是沒必要的,主要學生來學校是學習的,其他的枝節慢慢做,最重要是學到東西。有時爭執是很簡單的,是情緒上的,但如果老師過份認真去處理,會逼得學生撒謊,會令整件事很難處理。罵是罵學生的行為,而不是學生的為人。」

 

爭取家長支持

「與家長建立關係,了解每位家長,特別是有問題學生的家長的模式,和家長聊天,見面,因為在過程中會了解到家長對孩子的要求。」

 

「不要待有事發生的時候,才第一次打電話予家長,這個是肯定的,如果待有事發生才打電話的,跟家長會是一個對立的關係,有衝突的,這一定是不利的。老師平日應打電話去說些小朋友好的東西,稱讚他們的努力,通常挑一樣東西來稱讚,例如上課專心或者做功課很細緻,或上課很投入等等,要說一些家長看不到的東西,家長就會覺得較為開心。老師不如嘗試發掘學生其他的潛能,其實家長需知道稱讚是需要的,而且要稱讚得具體。老師其實可選聖誕或新年的時候,一來可以問候,二來可以多一個話題,例如聖誕節有沒有和小朋友去玩等等,了解多一些學生背後的東西。其實家長都想為孩子好,老師肯定也是想學生好的。那既然目標一樣,為甚麼又有這樣的分歧呢?老師宜先同意家長和老師都是想學生好的看法,然後才繼續討論分歧出現的原因,以便再加強溝通。讓家長明白老師的工作量也很大,希望能體諒和相互合作。那麼多數情況家長都能接受和理解。另外,強調家長這樣批評老師,會令學生都同樣認為老師不好,對老師態度改變,甚至產生抗拒,只會令情況更惡化,惡性循環。但如果家長用另外一種角度去解釋,學生也能明白老師的難處,反而會令師生關係維持良好,家長和教師之間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