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23篇中的仇敵與創造之間的張力

活動: 「生命教育.古經今讀」午間講座  
日期: 2020年12月10日(星期四)
時間 下午12:45-2:00

形式:

ZOOM網上聚會

講員:

陳偉迦博士

(美國三一福音神學院哲學博士,播道神學院聖經科副教授,曾任崇真會救恩堂牧師)

 

經文:

 

《詩篇》第二十三篇
大綱:

 

基督教不是求神拜佛、趨吉避凶的信仰,也不會逃避談論死亡、災病、禍患和苦難。

舊約聖經詩篇卷一(第3-41篇)是在敵人追趕的景況下寫成,充滿被仇敵攻擊、無助求救的氣氛,是猶太人在危難中渴望拯救的詩篇。

詩篇內有不少詩標註為「大衛的詩」。不少詩篇作者都會應用或參照摩西五經的觀念成為其詩歌的內容(即在舊約中應用舊約,OT in OT),詩篇廿三篇也不例外,是一篇求救的詩。

v.1是求救(Help me)的呼喊,希伯來文只有4個字。耶和華牧養我(The Lord is shepherding me),強調耶和華是唯一的拯救。上一代、下一代都以此傳統來「叫救命」,是一種重要的家庭教育。「缺乏」這字不常見,多在五經。在申命記八章9節,形容以色列人入迦南時將不缺什麼。但不單在迦南,其實以色列人在曠野的危難中仍有各種供應。到了大衛的時代,在危難中仍能以這段昔日出埃及的歷史,同樣認定萬軍之耶和華必定牧養、醫治和供應,他們也必蒙上帝拯救。

信仰的教育和傳承是何等重要,持續地成為代代的經歷。而經文是一個載體(typology),為群體傳統的承傳。

v.4很淺白易明,死蔭幽谷就是我們人生必有的危難經歷。在職場、或患病,有如敵人的追趕。v.5令人困惑。經過死蔭幽谷,已到了出口(死過翻生),但竟然「在我敵人面前」?以為事過境遷,卻晴天霹靂!

今年九月中神老師楊錫鏘醫生離世,他曾分享:「雖身體虛弱,每天神的恩典夠用,頭腦清醒,精神好好,感謝神。」正幫助講者明白v.5。基督教/希伯來文化的信仰說的是,敵人常和我們一起,就在我們面前,我們仍享受上帝為我們擺設筵席的。奇妙地,敵人在,神也在。

v.6「恩惠慈愛」是goodness (tov) 和unfailing love (chesed)。在創世記一章,多次提及「神看著是好的」。什麼是「好的」?在創造觀念中,「好」並非消滅了黑暗、邪惡,而是各從其類,分別明喑。惡仍在,但分開就是好。

v.4有敵人追趕我們;v.5敵人仍在,但上帝的筵席同在。到v.6,是好和慈愛「追趕」我們。基督教的特色,不是祈求好運。我們被敵人追趕,遇上攻擊、厄運時,上帝的「好」仍在。香港的前路難走,但我們仍能捱過,是因我們將眼目放在神的「好」之上,在「失去」中,仍看見上帝的恩惠、上帝的「好和慈愛」仍在。

詩篇廿三篇利用申命記第八章及創世記第一章,以上帝的屬性(供應、創造)為載體,作群體承傳,來面對這邪惡的世代。就算面對死亡,仍發現上帝的「好和慈愛」仍「追趕」著我們。邪惡的出現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敵人亦未必會消失,但我們的靈性(spirituality)能幫我們去跨過這一切。

 

下載簡報

 

媒體報導

原載於《時代論壇》網頁- 2020年12月24日新聞消息,已獲《時代論壇》授權轉載,網址: http://christiantimes.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