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八期,第一冊,文章六(二零零七年六月)
鄭美紅
學習成果框架與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科學探究活動之設計

本研究計劃科學探究活動有兩個階段:初階及進階。這個模式讓教師清楚看得見,如何根據學生的需要及能力,設計科學探究活動。雖然培養獨立學習及計劃科學探究的能力很重要,但是教師亦需要意識到學生可能沒有具備所要求的知識及技巧,不明白評分準則上的要求,這一點同樣重要。對於第一次進行研究的學生,教師應注意到學生先需要時間成功完成習作、培養對科學學習及研究的興趣,才能進一步發展計畫科學探究的技巧。

第一階段或初階的活動比較短、不太困難,旨在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熟悉基本的科學過程技巧及評分準則。 Colvill 和 Pattie (2002)指出,在嘗試較複雜或長期的研究活動前,須先讓學生熟悉基本的過程技巧,例如量度、觀察、操控儀器。在研究活動方面,這正好與他們的想法一致。 Solano-Flores 和 Shavelson (1997)則對照發展比較研究所需的高程度和低程度探究。低探究的活動包括提供預備知識,如書面指引、習作相關或包涵的例子。教師會告訴學生需要修改的地方及其原因。因此,在初級階段,教師加以支援學生,促進他們的科學探究技巧的發展及對評分準則的理解。

學生有了基礎知識及技術後,教師可著他們進入進階部分,設計科學探究。他們可以使用指引或工作紙作為研究的指引,有需要時教師可給予支援,但須考慮到這並非教師主導的教學策略。教師可給予空間,讓學生可以作同儕及自我支援,以及推動自我學習的能力。習作要求學生計劃、分析及總結結果,旨在提昇學生在科學探究計劃的能力。進階的設計與 Chin ( 2003 )提出的模式相符。該模式包含在研究初期基於已有知識釐訂問題、進行預測;計劃及設計階段;進行研究;分析、詮釋及匯報結果,以及探究完成後進行反思。這些階段或結構提醒教師可設計不同形式的指引,以及需要在不同的階段監察學生的進度。

 


Copyright (C) 2007 HKIEd APFSLT . Volume 8, Issue 1, Article 6 (Jun.,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