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六期,第一冊,文章二(二零零五年六月)
陳素芬、張大慈、林立元、陳曉郁
大學生科技跨領域學程之課程評量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陸、 結論

跨領域學程評量可以分兩階段來進行。在初期可以用「近三年每年的平均修讀人數」乘上「修讀者與目標對象的科系比例」,藉此判斷學程能否吸引不同領域的學生修讀。就長期而言,可以用質性研究法訪查完成學程者的修讀經驗並得知學生畢業後的發展。本研究亦發現修讀人數與課程難易度或修課彈性無關,並且學生傾向修讀輔系而非修讀跨領域學程,如果希望能吸引更多學生來修讀,則學程目標必須更為明確、更有特色,同時要和輔系有所區隔。舉例來說,若有學生想修習有關電子商務的知識,則他只能選擇修讀電子商務學程,沒有別的方式可以取代;像這種特色就比較能吸引學生。此外,學校方面或是導師也應及早將學生可修習學程之相關信息介紹給同學,讓學生瞭解學程的用處,並儘早規劃其修業計劃,否則就會像生科系的學生一樣,到了大三,還只有 20% 的人在問卷上顯示清楚學校對跨院系學程的修業規定,許多同學雖然有選修生技學程的課,但完全不清楚對於系外學分的要求,直到畢業要申請學程證明時,才發現學分不符規定,而未能獲得證書。而自認為清楚生資和生技學程的特色、或清楚學程對於升學及就業幫助的學生分別只有 20% 、 10% ,這點相當可惜。此外,大專院校對學程之定位應有共識,這樣才能規劃出受到學生、家長及外界認可、具有一定水準的課程。以國立清華大學的高科技學程為例,研究生修讀學程的情況比大學生更為普遍。因此,既有學程的服務對象可以研究生為主,就如同國外普遍的情況。在大學部中則可視為一種附加學習,用來培養少數跨領域人才,強調重質不重量;也可以另外開設比較基礎或入門的課程,但是要強調課程之間的統整與銜接,使得學生對該領域有完整的概念,也瞭解目前成為主流的研究議題、方法和趨勢,讓學生有機會測試自己的興趣、能力,並確認如何能進一步地探究。最後,本計劃是以國立清華大學的學程及學生為研究對象,這些學生的態度有很強的研究取向,對具就業導向的學程較無興趣。因此,本研究除指針模型外,其餘結果僅限於應用在同類型的大學,對於不同類型的學校,因其學程目標與學生素質及生涯規劃等均不盡相同,若以同樣的方式進行研究,有可能會得到有不同的結果,這點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

致謝

感謝教育部國家科學委員會的補助,使本計畫得以完成。編號為 NSC 90-2511-S-007-005 及 NSC 90-2511-S-007-006 。


Copyright (C) 2005 HKIEd APFSLT. Volume 6, Issue 1, Article 2 (June,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