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五期, 第二冊, 前言(二零零四年八月)
高凌飈
中國科學課程的改革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三、新課程的實踐與存在問題

新課程的實施給中國的科學教育帶來了新的面貌。首先是由於教科書多樣化政策的實施,許多出版社投入了教科書的編寫出版工作,教科書從內容到編寫質量到外觀形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教材的難度也大為下降,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高凌飈,2003)。其次是教師的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高凌飈(2004)的調查,比起課程改革以前,教師更傾向于互動發展式的教學取向。課堂教學的實踐也開始出現變化,單向的傳授少了,多向的互動多了,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科學課堂的教學更多地體現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式討論式教學。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在發生變化,表層式的學習動機明顯下降,對科學的興趣和學習欲望明顯上升(高凌飈,將發表)。探究式的學習活動普遍得到重視。

然而,新課程也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是課程對教學資源的要求比較高,許多學校在實驗室、教學儀器等方面跟不上。其次是許多教科書編者對如何進行科學過程與方法的教育,如何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存在片面的形式化的理解,許多教師因為沒有經驗也就跟著教科書搞一些形式化的東西,並沒有真正讓學生去體驗科學的過程。第三是如何處理知識與能力的關係沒有搞清楚,許多教育專家把傳授知識批評得一無是處,脫離知識大談能力發展,使教師感到困惑,在實踐中搖擺。最後,也是最嚴重的是評價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之中,出現了許多極端化的主張,如主張用過程性評價取代終結性評價,等等。不少人熱衷於一些時髦的但實踐可行性差的評價形式,但是對一些扎實可行的評價方式的改進卻缺乏研究。結果是一方面是出現許多形式化的東西,一方面仍然依據傳統的考試去評價學生。這一問題如果不能得到解決,在考試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國,很可能將現在出現的好勢頭完全吞沒,使新課程的改革付諸流水。

 


Copyright (C) 2004 HKIEd APFSLT . Volume5, Issue 2, Foreword (Aug.,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