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五期, 第一冊, 文章八(二零零四年四月)
吳本韓、蘇若望
「飛行」和「紙飛機」的教學活動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壹、飛行的歷史

最早的飛行器械出現在中國,風箏早於公元前5世紀已經有記錄,稍後竹蜻蜓(Chinese Top or Flying Top)也出現了。兩者都可能是從對大自然的觀察得到靈感。載人飛行器械的試驗一直沒有停下來,中國和日本都有載人風箏的試驗。在十四世紀時,明朝有一位名叫萬戶的官員,曾以數十個火箭綁在自己坐著的椅上試圖飛行,很可惜他亦因此而喪生。


16世紀達文西觀察雀鳥的飛行和運用邏輯推論,設計了三種重於空氣的飛行器械(Heavier-Than-Air Craft):撲翼飛機 (Ornithopter)、直昇機的雛型(Air-Screw)和滑翔機(Glider)。雖然這些設計未必都真能飛行,不過他可算是對這個課題作出科學化建議的第一人。


到了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羅吉爾(J. F. P. Rozier)和達爾郎迪斯(D’Arlandes)乘坐蒙戈爾費埃兄弟(Montgolfier brothers)製造的熱氣球,進行了第一次輕於空氣的飛行器械(Lighter-Than-Air Craft)的載人飛行。19世紀喬治‧凱萊爵士(Sir George Cayley)發表了令他被喻為「航空之父」的文章,其中提出了使用固定而傾斜的機翼來產生升力、利用方向舵控制方向、流線形的概念、以及直昇機的設想。他在19世紀中葉造出了第一艘載人滑翔機。之後各種動力飛行的試驗不斷出現,直至1903年萊特兄弟(Wright Brothers)成功進行了第一次的載人動力飛行(First Powered Flight)。


其後,投放在研究飛行的資源急速增加,而最大的支持來自軍方。兩次世界大戰令航空業有飛躍的發展(航空發展和軍事研究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很有趣的STS課題),隨著日後商業、郵務、載人、載貨飛行的需求增加,才使航空變得平民化。到了現在,飛機已經成為最方便的長途交通工具。



Copyright (C) 2004 HKIEd APFSLT. Volume 5, Issue 1, Article 8 (Apr.,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