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五期, 第一冊, 文章二(二零零四年四月)
張政義、熊召弟、甘漢銧、許金發、施秋梅、石敏嘉
國小學生「設計與製作」素養之模組教學實踐~以「車」模組為例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貳、文獻探討

二、模組的設計思考

(一)「模組」(instructional module)的理念

「教學模組」之名稱,近年來在我國自然科學教育上用得非常普通,它可說是一種「主題式」的教學(陳嘉成,民91),而這標榜的主題,可以是「解決問題」、「社會爭論議題」、「科學、科技生活」、「概念核心」等為主的模組(楊榮祥,民84;黃茂在、陳文典,民89;陳文典,民90)。教學模組由觀察情境、察覺問題、引導討論、確定問題、分工合作、進行探究、分享經驗、整合成果、綜合評鑑、推廣應用的模組發展流程,架構主題式教學的基本形態(教育部,民91),透過層級、連結與方式等三個面向與課程規劃內涵的轉化(陳文典,民89;陳嘉成,民91),呈現有效度的「設計與製作」模組轉化範本,以有助教師與學生能夠因時、因地制宜,選擇適當模組來教學,落實九年一貫課程之課程統整及教材鄉土化的目標。

(二)模組的發展指標

本研究是以「車」模組為「設計與製作」之中心教學活動示例,學生有宜達成之學習目標及學生在「設計與製作」歷程表現。針對這些具體的行動目標,發展能夠評鑑模組規劃以及評量學生學習能力的指標;同時這也可成為發展該模組的教學目標。

 


Copyright (C) 2004 HKIEd APFSLT.Volume 5, Issue 1, Article 2 (Apr.,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