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三期, 第一冊, 文章八(二零零二年六月)
周琳、李寶泉及劉靜玲
北京青少年課外科學教育探索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經驗和體會

  1. 科研單位、大學的領導和專家大力支持是俱樂部活動存在和發展的決定因素。

    在倡議開展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活動時,將首都科研機構林立,科技人才薈萃作為開展俱樂部活動的前提條件。經過兩年多的活動實踐,充分證明了科技界對培養青少年一代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支持。在兩年的俱樂部活動中,首都科研機構、高校實驗室同意安排俱樂部學生進行科研實踐活動的"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學術指導中心"已經達到24個,學生會員參加了包括:物質、生命、技術、環境等9大類科學的20個學科(專業),擔任科技導師的專家達到121名。
     

  2. 俱樂部活動實行的組織協作工作機制是行之有效的。

    自科技俱樂部1999年成立以來已經兩年多的時間。通過活動實踐證明科技俱樂部實行的"政府支持、專家指導、社會參與、學校組織、學生自願、俱樂部聯絡協調"的活動機制是行之有效的。俱樂部活動委員會的委員單位:市科委作為北京市科普工作的組織牽頭單位,每年撥付專項科普經費,保障了科技俱樂部每年經常性活動專案的費用支出;中國科協青少年部每年資助俱樂部一定的經費,另外,還幫助支付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辦活動的場地費,改善了俱樂部活動條件。一些科普單位為俱樂部提供活動資訊,豐富了學生的活動內容;中國科學院科普領導小組為俱樂部活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北京市科協、市教委也從不同角度關心支持俱樂部活動;科技俱樂部活動基地學校,在去年8所的基礎上今年又新增加2所,達到目前的10所。科技俱樂部今年還特別吸收了非基地學校熱愛科學、學有特長的學生個人會員。基地學校的領導對俱樂部活動十分重視,學校俱樂部活動組織管理工作也更加規範,並對俱樂部活動提供了實際的支持與幫助。另外,首都的有關新聞單位,如:"北京日報"、"科學時報"、"人民教育"、"圖形科普"等對俱樂部活動也給予了關注與相關報導。科技俱樂部活動委員會是在委員會組成單位的共同支援下,在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直接參與和有關單位的具體幫助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本篇文章是在北京市青少年俱樂部工作總結的基礎上整理完成的,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熱心教育的人士對俱樂部的活動提供幫助和指導。


Copyright (C) 2002 HKIEd APFSLT. Volume 3, Issue 1, Article 8 (June,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