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十四期,第二冊,文章三(二零一三年十二月)
李玉峰, 楊友源
以國際研究工具探析烏魯木齊九年級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及影響因素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研究背景

九年級學生面臨著中考升學的壓力,讓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愉悅的體驗,快樂的學習,是教育實踐者與研究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版)中“課程目標”明確規定“保持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情”、“有學習物理的興趣,有對科學的求知欲,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樂於探索自然,能領略自然界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熱愛及和諧相處的情感。”。[1]由於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教育實踐者關注學習興趣的培養與保持,研究者對學習興趣進行了一定的研究。縱觀國內對與學習興趣的研究,我們發現:主要是教育實踐者對學習興趣培養與激發的經驗總結,深入的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較少,研究工具欠缺。

在國內的有關學習興趣的實證研究(主要為現狀調查研究)中對與學習興趣的評估多以被試的主觀意見或自述,以研究者的直接印象為標準,採用裡克特五級量表,對與不同的學科逐一評定,不能夠精確判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研究者開始探索建立信度、效度較高的評測工具。胡象嶺[2]-[5]等在物理學學習興趣的定量評估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以自己設計的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量表為研究工具,由攻克疑難、投入、關注、因果認識、實驗操作、拓展求知、概括認識7個因數,34個專案組成;每個專案描述一種學生對物理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的典型行為、感受等特徵,要求受試者做出是否符合自己情況的回答,題目形式為是非判斷;以曲阜地區的中學生為研究物件,定量研究了中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總體水準,發現不同學校、年級、性別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存在一定的正相關。吉世印[33]的興趣量表包括物理學習興趣水準量表和物理學習興趣效度量表,設計了直覺興趣、操作興趣、因果興趣和理論興趣4個維度,共42個項目;測量題描述的是中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和不感興趣的典型行為與特徵,要求調查物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題目形式為裡克特五級量表,讓調查物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符合的程度[(1)完全符合;(2)比較符合;(3)一般;(4)比較不符合;(5)完全不符合,每種程度將賦予不同的分值]。國內的研究工具描述學生對物理感興趣的典型行為,從而確定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水準。但是,對於一線教學中教師最需要的學科主題的感興趣程度沒有涉及。 對於影響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影響因素研究[31]-[35]發現:物理學科本身的難度、各科學業負擔過重、不同學生在學習物理上的不同困難、學校實驗設備和多媒體的應用以及物理教師本身對學生的影響等,都會影響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教師、環境、課程、學生是影響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主要因素。

從國內的研究不難發現[6-35]

國外的研究表明,興趣對學生的推理成績、注意分配、閱讀理解、努力程度、加工水準等都有著積極的作用。自杜威開其端,興趣研究經歷了漫長的行為主義沉睡期,直至20世紀80年代才逐漸復蘇,而有關興趣的系統分類研究,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初現端倪。個體興趣(individual interest)與情境興趣( situational interest)的劃分得到了廣泛一致的認可和實際應用。一般認為,個體興趣指的是隨著時間的遷移而不斷發展的、一種相對穩定持久且與某一特定主題或領域有關的動機取向、個人傾向或個人偏好,它與知識、價值觀(value)及積極感情相聯。而情境興趣則發生個體認識到在環境中的某些條件、刺激或特徵具有吸引力的時刻。個體興趣與情境興趣兩者在穩定性、持久性、情感反應與關注側重點等方而均有所不同。近十年來,西方興趣研究開始慢慢轉到如何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發展上來。

因此本研究,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主要探討烏魯木齊九年級學生如下問題:

 


Copyright (C) 2013 HKIEd APFSLT. Volume 14, Issue 2, Article 3 (Dec.,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