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協助小學生進行探究活動
| 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活動 | 展示探究成果 | 探究活動的評估 | 小結 | ||
|  | 
| 科學探究活動為學生提供機會對週遭環境倍加注意,提出疑問,並找出解決辦法。學生亦能透過這些活動領略到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科學的樂趣 (Hachten, 1996)。但若要這些探究活動達到如期的學習成果,有關活動必須按步就班,依循應有次序而進行。亦由於小學生年紀較少,故此老師作為協助及啟發學習的角色顯得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介紹老師在學校協助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時應注意的事項。包括選擇適合的探究主題、選擇主題活動時要考慮的因素、教師的引導、展示探究成果的方法及評估的準則。 | 
|  | 
| (二) 選擇主題活動時要考慮的因素 | ||||||||||||||||||||||||||||
| 
 | ||||||||||||||||||||||||||||
|  | ||||||||||||||||||||||||||||
|  | 
| (三) 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活動 | ||||||||||||||||
| 表一列出的是一個小學生頗感興趣的,以四驅車進行探究活動的例子,當中包括「教師引導」和「學生回應/參與」兩部份。當教師問學生最有興趣知道哪些與四驅車的特性或表現有關的資料時,教師可以作以下的引導: | ||||||||||||||||
| 表一 ︰「教師引導」和「學生回應/參與」 | ||||||||||||||||
| 
 | ||||||||||||||||
|  | ||||||||||||||||
|  | 
| (四) 展示探究成果 | 
| 當學生選取了他們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探究活動後,他們會從活動中得到各種不同的成果:這包括探究的結果、學到新的知識、得到寶貴的探究經驗和心得、與及在探究過程中得到的樂趣。而展示這些成果除了可與他人分享外,更可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展示探究成果是學生在整個探究活動經驗最具滿足感的的一個重要環節(Fredericks & Asimov, 1990)。展示探究的成果除用書面「報告」(Report)之外,尚有不同的形式:如展覽、口頭演示(由學生親身示範、演繹他們的探究過程)、參加比賽、資料的匯集、實驗結果分享、經驗的交流,以及將活動主題收輯為「主題庫」。這些不但可以作為評估的基制,還可以成為學生努力成果的証據。同時,也為未來參與探究活動的師生,提供較為實質的參考。 | 
|  | 
|  | 
| (五) 探究活動的評估 | ||||||||||||||||||||||||||||||||||||||||||
| 就探究活動進行評估無論對學生、教師或評判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下是一些供參考的評估準則。 | ||||||||||||||||||||||||||||||||||||||||||
| 
 | ||||||||||||||||||||||||||||||||||||||||||
|  | ||||||||||||||||||||||||||||||||||||||||||
|  | 
| (六) 小結 | ||||||
| 師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對教與學兩方面都有很多好處。對學生而言,探究活動能夠提高他們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和觀察力。老師透過探究活動可以鼓勵學生對問題作出科學性的研究及探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和發展科學探究技巧,有助學生以邏輯方法表達研究結果、加深對科學課題的認識。再者,進行探究活動亦能夠發展學生解難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此外,在教師方面,可以加強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實是一舉多得,極宜推廣。 | ||||||
|  | ||||||
|  | ||||||
| 參考 | ||||||
| 
 | ||||||
|  | ||||||
|  | 
| 如何協助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 
| 版權為亞太科學教育論壇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