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演講嘉賓

我們十分榮幸獲得美國、澳洲及台灣等地的專家答允擔任是次會議的主題演講嘉賓,包括:

 
Christine Marme Thompson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視覺藝術學院教授)

Christine Marmé Thompson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的教授,並統籌藝術教育研究生課程。於1985年,她在愛荷華大學考獲藝術教育哲學博士,並在1985年至2001年期間,於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擔任教育工作。她的研究範疇專注於兒童文化與藝術學習,特別是幼兒藝術的社會環境。她與Liora Bresler合編《兒童生活中的藝術﹕環境、文化與課程》 (The Arts in Children's Lives: Context, Culture, and Curriculum) (2002);她是《視覺藝術與幼兒學習》(The Visual Arts and Early Childhood Learning) (1997)的主編,也是《藝術教育研究國際手冊》(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Arts Education)(2007)的章節主編及作者。她常於不同的國內及國際的藝術與幼兒教育學術期刊發表文章,其著作亦被輯錄於無數的叢書中。她曾獲得不少藝術教育獎項,包括1994年藝術教育理論研討班頒授的瑪麗蓮獎(Marilyn Zurmuehlen Award),1995年的馬尼獎(Mary Rouse Award),2005年藝術教育女士幹部會議頒授的麥克菲獎(June King McFee Award),和2013年全國藝術教育協會頒授的羅文菲爾德獎(Lowenfeld Award)。她現在是國際教育與藝術期刊 (http://www.ijea.org) 的編輯。

 

Felicity McArdle 
 

(澳洲查爾斯史都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Felicity McArdle 十分喜愛教育工作,對於教育的公平和社會公義的議題亦很感興趣。從她的著作中,就能看到她對藝術的重視。她是《幼兒、教育學和藝術:看見的方法》(Young Children, Pedagogy and the Arts: Ways of seeing)的編輯之一。這本書的作者們以批判性的角度來檢視並強調孩子的興趣和需要,以及教學實踐的複雜性。另外,她合編的《玩的困惑》(The Trouble with Play)帶出了嶄新的概念,與幼兒教育強調的遊戲概念截然不同。

 Felicity曾任教於學前、小學和中學。其後,她開始投入教師教育工作,並擔任碩士和博士論文的指導導師。她亦曾任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幼兒教育、小學及中學課程的課程統籌主任,並帶領教育學院通過設計、評審和實施重建教師教育本科課程。

 Felicity現在是澳洲查爾斯史都華大學的副教授及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的兼任副教授。

 

林千鈴

(台灣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林千鈴女士是台北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同時亦為蘇荷藝術教育聯盟藝術總監。林女士的經歷包括:自1986年,在美國舊金山、台灣、上海、成都等地創立蘇荷美術教學系統三十多所分校,2003年成立台北蘇荷兒童美術館,2004年獲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獎,2011年獲選文建會「生活美學」主題展計畫。自2003年起林女士出版的著作包括《美學拼圖》、《在美術教室遇見梵谷》,《梵谷的美術課》、《打開藝術眼》、《畫不像的畫像》、《在紙上呼風喚雨-傅抱石》、《藝術基因改造》等。此外,林女士亦是美學教育專欄作家,文章曾刊登於《中國時報》、《聨合晩報》、《國語日報》、 《天下文化》、《信誼》、《人間福報》、《北京學前雜誌等報章雜誌》等報刊雜誌,文章包括《藝術探險家》、《藝術眼》、《未來少年-藝術小學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