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企管

張仁良
香港浸會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 院長

2010-5-21
星期
 

上一篇

市場突然波動將更頻密


在毫無先兆下,美國股市月初突然急劇波動,道指在短短十分鐘內波幅達千點。雖然最終跌幅大為收窄,然而,其波動已引發環球市場出現了不必要的恐慌。對於這種突然波動的情況,我們預期在可見的將來出現的機會只會愈來愈多。

近年來,投資產品的種類愈來愈多,而其結構亦十分複雜,例如場外期權 (OTC option)、信貸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債務抵押證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 CDO)等。這些產品的特徵是透明度低,部分更以不同種類的衍生產品組合而成,投資者難以理解當中涉及的風險。

對沖基金推波助瀾

與此同時,這些產品大部分均是透過場外市場進行買賣,無論在買賣、交收及結算上都缺乏監管,投資者更需承受交易對手的交收風險。當市況不明朗時,這些產品大大增加市場的不確定性,往往成為觸發市場波動的元兇。

另一方面,近年對沖基金的數目急速增加,透明度低及缺乏監管的特點,令它們容易利用不同的手段干預市場,加上對沖基金間競爭十分激烈,部分基金更不惜以人為因素製造市場波動來爭取表現,使市場出現不必要的風險。

全球一體化及資訊的流通性增加,各地市場對消息作出更快的反應,各市場之間的表現更趨一致,最終投資大戶們只需干預單一市場,就能透過在其他市場買賣相關 產品從而獲利。例如,投資者看淡美國的市場,他並不一定在美國沽空股票及期貨,他可以買入歐洲的信貸違約掉期,甚至在亞洲沽空場外股票期權。

然而,這些情況往往超越單一監管機構的調查範圍,即使各國監管機構聯手調查,所花的時間亦會較長,調查結果亦未必能夠足以指控相關操控人士。基於這些原因,我們預期市場出現突然波動的次數只會增加。

那麼,面對這種突然波動,監管者亦未能及時為投資者作出保障的情況下,作為小投資者怎能保障自身利益呢?

老生常談,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應先了解產品的特性及風險,在未能完全理解投資產品的結構下,不應作出投資決定。特別在目前投資產品的結構日趨複雜, 而產品的提供者在設計產品時,並未必充分考慮購買者需要的情況下,投資產品的風險及回報可能不成正比。故此,小投資者絕不能忽略了解產品特性及風險的重要 性,正如證監會提出「先求知,後投資」。其次,即使面對市況大好,投資者亦應避免過分借貸及將投資集中於單一產品上,應採取比以往更保守的投資策略。

投資者應量力而為

因為當市場出現突然短暫的波動時,過份進取的策略將會令投資者承受極大的財政及心理壓力,導致他們作出錯誤的決定,招致無謂的損失。故此,投資者應確保自身具有優良的風險管理及優良的心理素質,才能在這種市況下安然度過。
面對愈來愈多對沖基金來港作業,監管機構應好好把關。當然,我們絕對歡迎對沖基金來港作業,它們在港設立基地,突顯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故此,監管機構亦應盡量配合對沖基金的需要,在政策上作出便利,吸引它們來港開展業務。

然而,這並不等如監管機構可以放棄其他公眾投資者的利益,監管機構應針對對沖基金的低透明度以及其進取的投資策略,對它們進行適當的監管,避免出現對沖基金透過損害其他投資者而從中獲取利益的情況,例如操控市場等。證監在這方面實為責無旁貸。

張仁良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
鍾昌榮 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研究生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