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聯絡我們
在教大的知識轉移
主要知識轉移活動
近年部份知識轉移活動
部份項目概覽
知識轉移分享會
Research & Knowledge Transfer Newsletter
Central Funding for Patent Applications
香港教育大學"教育與社會企業家基金"─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
轉移·視野
「創新與科技基金」(iTech Fund)
「創新與科技基金」Special Call 2022-23
Fund for Innova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wellbeing (FITS)
「知識轉移基金」(KT Fund)
Procedures of Licensing of EdUHK IPs
「教育創新領導計劃」
最新消息及通告
知識轉移年度報告
職員通訊錄
在社交媒體上關注我們
教大知識轉移
部份項目概覽
香港小學中國語文教育伙伴協作計劃 Hong Kong Primary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Partnership Program

項目負責人:

何文勝博士

項目組員資料:

何文勝博士(中國語言學系)校本語文課程規劃與教材建設組組長
謝雪梅博士(中國語言學系)普通話教中文組組長
余婉兒博士、梁佩雲博士、黃仁娜小姐(中國語言學系)普通話教中文組組員
張壽洪博士(中國語言學系)語文評估組長

運作時期:

7-2012至6-2013

資助來源:

KTFund

項目的主旨:

為配合香港在二十一世紀初的語文課程改革的發展,本系在2002年成立“小學中國語文教育伙伴協作計劃”小組,組員透過講座、工作坊等活動,讓小學語文教師掌握有關理論知識,進行校本語文課程規劃、教材建設,普通話教中文及評估的協作工作。

計劃既能拓展我系同事的學術發展,又能配合學院未來的發展路向與落實語常會在“提升香港語文水平行動方案”所提的建議。在活動過程中,同時提升各參與者的專業水平。

  

項目的目的:

1.深化語文教育改革;2.落實課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優化校本語文課程;3.把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應用,由理論帶動實踐,以支援小學教師;4.成果轉化為BEd(P)、BEd(CL)及PDP等課程的單元教材;5.建立我系與本港小學的伙伴關係,為本系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及學校體驗的學額;6.建立本院及本系在香港語文教育的地位。

項目的內容:

協作計劃根據「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建議的範疇分為1.課程規劃與教材建設;2.普通話教中文及3.教學評估三個小組。系內同事可按興趣入組,並利用各組開發的理論知識進行協作的工作。

協作的主要內容:1.「課程規劃與教材建設」組:利用編選體系架構的理論,協助老師規劃語文校本課程。老師掌握理論後,就能因應學生的情況,開發校本教材。2.「普通話教中文」是課改的新趨勢,本組老師與有關小學協作,推動以普通話教中文,並進行相關的研究。3.「評估」針對課程指引的要求,協助參加協作的學校開發多元的語文評估方法,並利用評估數據來改善教學的質素。

過去是推廣及落實課改理念,現在是深化課改的工作,因此更強調由理論帶動實踐,讓老師學以致用,提高教學質量。

理論知識轉移為教師專能力過程 :

凡有意參加協作的學校,需要在每年12月的分享會填交一份協作計劃書。本組根據系內資源,甄選申請學校的數目和課題。

1月舉辦簡介會:邀請參加學校老師及一些觀察學校的老師出席,以了解活動流程及學習各組協作的理論知識。

2至3月接受理論知識訓練:經審批學校的骨幹教師到教院與組長商議協作計劃,並因應參與組別,接受最少三小時的理論知識訓練。

4至11月的協作工作:最少三次到校協作;其餘雙方透過電郵進行協作工作,次數不限。

12月舉辦分享會:邀請表現優秀的教師與全港小學教師分享。

一般在完成課程規劃後再分別參加教材建設、教學實踐與評估的協作工作。每次都邀請本科及碩士生參與協作。

 

項目的影響 :

  • 項目在本系經營十多年,成為本系的品牌;
  • 改變教師的教學思維 ;
  • 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效能 ;
  • 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能力;
  • 落實課改的理念及深化課改的工作 ;
  • 接受理論知識培訓後,老師有專業能力因應學生的實際需要,開發校本語文課程和教材;
  • 參與學校這個年度累積有二三十所,表現卓越的約有十所。

項目的成效 :

  • 參與項目的優秀學校老師獲邀與全港小學老師分享;
  • 五所參與的小學老師編寫實驗校本語文教科書,交由出版社出版;
  • 參與項目的一所學校老師利用協作成果,申請並獲得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教學嘉許狀;
  • 參與項目的三所學校老師利用協作活動的成果,申請並獲全國第一屆名師評比的管理、研究及教學等多個獎項;
  • 申請教聯會語文課程奬;
  • 參與協作學校都能為本校學生提供比一般學校較多的配屬及實習學位。

未來發展路向:

  • 透過實証方法,驗証協作的成效;
  • 利用有關數據撰寫學術論文;
  • 把有關資料整理為《校本語文課程規劃與教材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教材,再出版;
  • 透過協作計劃,配合有關課程加強培養本校學生開發校本語文課程能力。
Copyright © 2016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Best viewed with Internet Explorer 8.0 / Netscape 7.0 or above and with 1024 X 768 re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