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企管

張仁良
香港浸會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 院長

2012-5-30
 

上一篇

港成內地金融改革防火牆


智經基金委託Chatham House 進行了一項研究。主題是中國金融系統的未來藍圖和大中華區不同金融中心的定位。這些金融中心包括上海、深圳、香港和台北。筆者閱讀後,很樂意與讀者分享對這項研究的一些觀點。

首先,分析這個報告及總結其重要發現。其次,我們需要關注中國的需要,也就是,中國需要何種金融系統,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想要發展何種金融系統。對這個問題,我們要站在中央政府的立場來思考、來決定何種金融系統才能夠滿足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需要。這點非常重要,因為一些香港人總是在想什麼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是最好的,而不考慮內地需要什麼,對內地最重要的是什麼。最後,我們要討論香港應承擔什麼角色。目前,我們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中國金融系統的未來藍圖中我們香港的角色是什麼呢?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如何在與其他金融中心更緊密的合作與更激烈的競爭中向前發展呢?

內地金融改革仍需深化

首先,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要有一個高效的現代金融市場來滿足發展需要。這份報告基於各自的優劣勢分析了四個金融中心的獨特定位。

報告也討論了這四個金融中心的發展現狀,探討了未來他們可能的分工以最好地適應中國金融系統發展藍圖的要求。報告中的分析集中於這些金融中心相互合作可能產生的協同效應。報告還設想了香港、上海、深圳和台北之間更密切的協調合作,對內地、香港和台灣金融系統一定程度的整合進行了預測。報告結尾提出一些政策建議,稍後我會具體談到。

其次,假設我們是中央政府,我們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中國需要何種金融系統?顯然,我們都希望有一個運轉良好、高效且市場導向的金融市場能為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服務。然而,回頭再來看一下目前中國具有的金融系統現實。內地的股票市場已然經歷了一些重大的改革,包括股權分置改革,讓非流通股能夠流通和加強公司管治體系的改革。內地的銀行系統需要進一步的改革以便更有效地將資金從儲蓄部門轉移到信貸部門。未來也還需要更多的改革。

再一方面,中國雖然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人民幣在中國之外的使用卻非常有限。在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資本帳戶未全面開放的情況下,中國如何實現人民幣國際化呢?更重要的是,相關的改革和試驗必須以不影響內地金融系統穩定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要保證國家金融安全。在這方面,香港可以為內地相關的金融改革和試驗提供一個很好的防火牆。

港滬聯手助人幣國際化

這便涉及我要講的最後一點。作為當前大中華區的國際金融中心,在中國金融系統的未來藍圖中,香港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呢?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香港被賦予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參與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得益於「一國兩制」、健全的法律和監管架構、相同的文化以及毗鄰內地等因素,香港具備承擔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任務的理想條件。

然而,人民幣終有一天會實現可全面自由兌換,中國也終究會全面開放資本帳戶。到那時,我們可能不得不面對主要人民幣交易向在岸市場上海的轉移。但我認為依然存在對離岸人民幣市場的需要。面對新的情勢,香港到時應該如何定位呢?這份報告建議香港應該更多的面對金磚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

這很有道理,但不僅如此,香港還應該更努力地發展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元素。這會強化一個對國際金融中心很重要的因素:廣泛聯繫性。從現在起,到人民幣可全面自由兌換和中國全面開放資本帳戶,整個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的過程中需要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市場,也即上海和香港,之間非常緊密的協調合作。香港和上海應攜手合作一起努力把餅做大,各自才能分到更大塊。

在這幾個金融中心之中,我認為毫無疑問地香港現在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是,香港要在區內未來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都需要做些什麼。香港要為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作出貢獻和作為中國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這兩者是沒有任何衝突的。我深信香港可以在未來十年內繼續成為中國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但是亦需要在這十年內香港要加緊鞏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作者為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