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企管

張仁良
香港浸會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 院長

2010-9-2
星期
 

上一篇

履行社會責任助持續發展


信報理財投資

金 融海嘯過後,香港經濟復蘇的勢頭不錯。雖然金融市場的波動幅度依然比較大,但相比2008年底,如今的經濟表現遠遠好過預期。根據統計處的最新資料,與 2009年同期相比,本港GDP在今年第一季和第二季分別實質上升了8.0%和6.5%,而前七個月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更上升了24.8%。

本地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國際貿易的強勁回升,帶動企業的招聘意欲上升,從而降低了本港的失業率,最新季度(2010年5月至7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明顯回落零點三個百分點,至4.3%,是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普羅大眾仇視奸商

雖然今年以來的經濟形勢喜人,但是本港一些深層次問題並沒有得到顯著的改善,收入差距依然在擴大,貧富懸殊的現象也更加顯著。收入的不平等難免導致低層民 眾對社會心生抱怨,尤其是對於掌控香港大部分財富的名門望族更是有諸多不滿。對於「香港人是不是仇富或者仇商」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香港 普羅大眾對於富裕階層的普遍仇視,而應該是民眾對於某些為富不仁奸商的憎惡。

久居香港,筆者從來沒有聽到香港人唾?為數不多、但為人所共知的大慈善家,民眾只不過是對某些發財不立品、「撈到盡」的大商家們頗有些看法。

對於絕大多數民眾而言,房產投資是他們人生當中極其重大的一項決策,甚至或許是他們人生中最最重要的投資決策。香港的房地產業事實上是一個寡頭壟斷的市 場,由屈指可數的幾家地產巨擘所分佔,其中的遊戲規則更是有諸多不透明、不完善的地方,房地產交易中亦存在相當數量的不良市場行為,如不道德的銷售手段、 不符合實際的房屋面積測算方法等。這些不良市場行為侵害的往往都是本來就處於弱勢地位的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使他們的生活壓力百上加斤,民眾由此產生對某 些奸商的憎惡情緒自然也就見怪不怪了。

如果類似的不良行為發生在股票市場,將非常有可能被指認是在誤導市場,需要承擔非常嚴重的法律責任。不幸的是,雖然股票和房地產市場都被界定為資產市場, 但是在對保障市場秩序和公平的制度框架層面,兩者之間存在非常大的差別,諸如欺詐、隱瞞有害訊息等不良行為,至今仍在房地產市場中經常可見。

扶貧救弱企業有責

扶貧和縮小貧富差距不應單單是政府的責任,企業也責無旁貸。相比其他發達的經濟體,香港的稅率非常之低,所得稅僅僅是16.5%,政府用於扶貧的資金相當有限。

金融學第一課便是說企業必須得向所有的利益相關者負責,必須平衡各方的利益,而不僅僅是強調對於股東的資本回報,因此企業不應以股東利益為藉口來拒絕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在眾多的利益相關方當中,社區利益便是非常重要的一方。

如果收入差距變得愈來愈大、財富分配愈來愈不平均,社會矛盾將不可避免地遭到激化,從而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愈來愈不穩定,社會的不穩定將進一步引起營商環境 的惡化,直接威脅到企業的日常經營和最終利潤。其實,一旦某家企業被民眾貼上為富不仁的標籤,這本身就是對企業商譽的重大打擊。

在很多發達國家,慈善活動和企業社會責任已經納入到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雖然進行慈善捐款和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會影響企業的短期利潤,但是這些行動能降低法 律訴訟風險,並增強客戶的忠誠度,從而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經營,可以增加企業的長期利潤。很可惜,香港絕少有企業能夠意識到這一點,慈善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 在香港迄今也沒能在商界受到推崇。

筆者希望政府能夠主動採取有效的行動,促使香港的商業機構承擔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更多地照顧弱勢群體和欠發達社區的利益。同時,企業也應該主動照顧各個 利益相關方的利益,盡量將慈善目標和企業社會責任納入到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與社會各界一起通力合作,建立一個充滿關愛的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環境 的協調地、可持續地發展。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