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B062
体育教育荣誉学士(五年全日制)
体育教育荣誉学士(五年全日制)
课程简介
本课程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体育科目的理解,并提升其体育教育专业能力,以教授本港中、小学体育科。学生通常在第一年学习结束时被分配一个学习重点(即小学或中学)。香港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可由教育局决定。课程编排着重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同时巩固学生在运动、人文、科学、课程设计、教学法等层面的基础。课程亦采用多样教与学的策略,以充份促进学生的个人、学术和专业发展。毕业生将具备以下特质:体育素养、主见、道德责任意识、卓越的专业能力、对知识上的追求、公民和社会责任意识。学习模式 | 修读年期 | 联招课程编号 | 教大课程编号 |
---|---|---|---|
全日制 | 五年 | JS8325 | A5B062 |
查询(入学) | 查询(课程) |
---|---|
(852) 2948 6886 提交查询 |
陈靖逸先生 (852) 2948 6812 chingyat@eduhk.hk |
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专业体育教师,并具备以下特质:- 掌握人文和科学范畴与「人体运动」相关的学科知识,以适合教授本港中、小学体育科;
- 具专业体育教师的自觉,以创新方式实践教育理论,提升本港中、小学学生的体育知识和学习动机;
- 理解和欣赏与运动相关的重要价值观和态度;
- 能批判地理解适用于本港中学及小学体育科的课程知识、教学法和技能;
- 掌握和欣赏各类体育活动,并持续实践健康生活方式;
- 持续促进个人在体育教育层面的专业发展和知性发展。
课程结构
范畴 | 学分 |
---|---|
主修研习 - 主修 - 跨学院核心科目 - 主修跨学科课程 |
39 (33) (3) (3) |
教育研习 - 教育研习必修科目 - 主修教学法 |
30 (24) (6) |
通识教育 | 22 |
毕业专题研究(毕业论文 / 总整专案) | 6 |
选修(包括选修科目、副修或第二主修) | 30 |
学校体验 | 20 |
语文增润课程 | 9 |
总学分: | 156 |
备注︰
|
范畴
主修
课程涵盖广泛的理论和教学活动课堂,以提升学员在体育教育范畴的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各科目内容会探讨当代体育教育在本地和全球的发展情况,借以推动学生全面性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并实践活跃及健康生活方式。课程会使用各种教与学的策略,让学生试验和开展创新的教学法与课程设计。除了培养学生在中、小学体育教学面应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外,课程亦旨在巩固学生在运动、人文、科学、教学法和课程设计等各层面的基础,以供继续深造。
跨学院核心科目由三个部分组成,各占一学分并设个别评核。科目旨在扩阔学生视野、放眼世界。第I部分课堂将包括与基本法/国家安全法相关的主题;第II部分会安排学生到大湾区实地考察;而第III部分课堂则由学院提供与大学发展领域相关主题。
申请人重要须知:学生应对各类运动有一定掌握,包括田径、球类运动、体操、游泳、拍类运动及跳舞等。
跨学院核心科目由三个部分组成,各占一学分并设个别评核。科目旨在扩阔学生视野、放眼世界。第I部分课堂将包括与基本法/国家安全法相关的主题;第II部分会安排学生到大湾区实地考察;而第III部分课堂则由学院提供与大学发展领域相关主题。
申请人重要须知:学生应对各类运动有一定掌握,包括田径、球类运动、体操、游泳、拍类运动及跳舞等。
教育研习
教育研习为学生提供跨学科探究教与学的机会,学生可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教育学及其他角度去探讨幼儿/学校教育。学生将培养一系列与教育专业相关的技能,如解决问题、批判思考、创意、沟通、社交、伦理决策与全球视野。此范畴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专业卓越、道德责任与创新精神对教师角色的重要性。毕业生将会成为关怀社群、具备教学能力的教师,并具有热切追求学问、社会承担和胸怀世界的素质。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课程透过扩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协助他们融会贯通不同领域的知识、把正规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连系起来,最终能装备学生,让他们能够积极地推动改变。
通识教育包含四个范围,基础课程、拓宽课程、经验学习及大学电子学习历程档案。同学需在第一学年修读基础课程(四个学分)。拓宽课程包括三个组别:拓宽课程(「新六艺课程」)(2+1学分)、「正向教育与价值教育课程」及「通识教育跨学科课程」,学生需于每个组别选修一科(即三个学分),共三科(合共九个学分)。学生可同时在修读基础课程的学期或完成修读基础课程后开始修读拓宽课程(「新六艺课程」)和/或「正向教育与价值教育课程」,而「通识教育跨学科课程」需要在指定学期修读。经验学习(六个学分)包括「联课及服务学习课程」及「经验学习课程」,学生需在最后一个学年前于每个组别选修一科(各三个学分)。大学电子学习历程档案需要在修毕拓宽课程(新六艺课程)、正向教育与价值教育课程、以及通识教育跨学科课程后在指定学期修读,占整个通识教育课程的三个学分。
*课程相关资料⼀切以英文版为准。
通识教育包含四个范围,基础课程、拓宽课程、经验学习及大学电子学习历程档案。同学需在第一学年修读基础课程(四个学分)。拓宽课程包括三个组别:拓宽课程(「新六艺课程」)(2+1学分)、「正向教育与价值教育课程」及「通识教育跨学科课程」,学生需于每个组别选修一科(即三个学分),共三科(合共九个学分)。学生可同时在修读基础课程的学期或完成修读基础课程后开始修读拓宽课程(「新六艺课程」)和/或「正向教育与价值教育课程」,而「通识教育跨学科课程」需要在指定学期修读。经验学习(六个学分)包括「联课及服务学习课程」及「经验学习课程」,学生需在最后一个学年前于每个组别选修一科(各三个学分)。大学电子学习历程档案需要在修毕拓宽课程(新六艺课程)、正向教育与价值教育课程、以及通识教育跨学科课程后在指定学期修读,占整个通识教育课程的三个学分。
*课程相关资料⼀切以英文版为准。
毕业专题研究(毕业论文/总整专案)
毕业专题研究由两个科目组成︰
- 毕业论文 I/总整专案I:研究方法与计划
- 毕业论文II /总整专案II:研究报告/项目作品(于毕业年进行一个为期一年的专题研究)
选修
学生可以选择下列一个选项︰
- 选修科目
- 一个副修及选修科目
- 两个副修
- 第二主修
学校体验
透过在学校体验及实习的机会,同学可实践教学理论:
1 | 二年级上、下学期 | 在专业导师的启导下开展为时两个学期的「学校体验基础课程」(3学分),同学在适应从学生身份转变为专业教师时,了解教师的角色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从而建立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及确立使命感。 |
2 | 三年级下学期 | 同学于八星期的「第一阶段教学实习」(5学分)中,同时修读「第一阶段学校体验及专业学习历程档案」课程(2学分)。在小组学习及专业导师指导下,同学积极投入学校体验,应用学科教学知识,并透过「学校体验电子历程档案」记录学习过程及反思专业成长。 |
3 | 五年级上学期 | 同学于八星期的「第二阶段教学实习」(7学分)中,同时修读「第二阶段学校体验及专业学习历程档案」课程(3学分)。在小组学习及专业导师指导下,同学透过学校体验提高对教师角色的理解,维护教师的专业操守,确立教师作为关爱学生的育才者、启发学生的共建者与敬业乐业的典范角色。同学将在「学校体验电子历程档案」进一步记录及总结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历程,并通过小组面试进行审核。* |
同学将会到本地学校进行教学实习,授课语言取决于实习学校的政策。因此,同学必须以流利的广东话、英语或普通话﹙适用于部分学校中文科的教学﹚进行教学实习。
同学应遵守大学的「学生行为守则」及教师专业操守及行为的准则。实习学校和/或受邀的本地教育工作者将观察学生于实习和/或小组面试中的表现,其回馈将被纳入学校体验评核。*
* 待批准作实
重要事项:本校要求全日制课程的学生(如教育荣誉学士课程)在实习前申报任何在本港或境外与性罪行有关的纪录及/或检控,有关资料或会向实习学校披露。本校有权不允许同学参加教学实习,同学或未能满足课程的毕业要求
语文增润课程
从2012至13学年九月起,全日制教育学士学生,必须达到本校英文和普通话语文出关要求(LERs),而非语文主修学生须于「雅思国际英语水平测试(IELTS)」成绩达6分(或其相等资历)、于「普通话水平测试(PSC)」成绩达三级乙等(3B)。另学生须修读包括英文、中国语文、普通话三科语文增润课程。
- 英国语文增润课程(EEP)
包括于首三个学年修读两门带学分及两门不带学分科目,以训练学生拥有于专上程度学习必要的学术写作能力,并协助其提升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此课程还切合学生程度和发展需要,通过参与各种自学活动和混合式学习、修读自选语文增润科目,他们日后将能独立地自学英语,打好基础。此外,学生也可自行选择参与本中心开办给学生备试的「雅思试前工作坊」。成功修毕英文增润课程的学生,将可获本校「雅思考试资助费用」。 - 中国语文增润课程(CEP)
包括一门必修带学分科目和两门必修不带学分科目。中国语文增润课程旨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中文应用能力。
学生如达个别课程豁免标准,或可豁免修读部分中文科目。 - 普通话增润课程(PEP)
学生入学时须应考专上普通话测试(TPT),并根据其TPT及PSC成绩达标与否而修读两门不带学分的必修科目,同学可于二年级选修其他不带学分的普通话科目。
- 广州话增润课程(供母语并非广州话的华裔学生修读)
母语并非广州话的华裔学生,须修读两门不带学分科目,成功修毕将纪录于成绩表上。
沈艾达语文研习中心(ASLLC)为语文教育中心的自学中心,为本校学生提供中文(包括普通话)、英文语文学习咨询服务及其他自学教材(以上安排可随时变更)。
学习活动
为促进学生的个人和专业发展,本学系提供以下各类学习活动:- 海外沉浸计划
学生可参与海外体育沉浸计划,以了解其他地区教师的专业准备和指导方式。 - 运动比赛
学生有充足机会参与本地、地区性以至国际性的各项体育赛事。 - 年度体育训练营
学生可参与一年一度的训练营,藉远足、独木舟、室内活动、户外历奇、露营等活动促进个人和专业发展。 - 运动教练和运动技巧深造班
本学系与香港各个体育总会合办多项运动课程,包括运动技巧深造、比赛裁判、教练班等,供学生参与。
奖学金
本学系设有各项丰富的奖学金,以表扬在学业成绩、体育、领袖才能等各方面表现杰出的学生。学系教职员与设施
本学系教职员教学经验丰富,并与本地学校有紧密联系; 此外,香港教育大学的大埔校园和白石角体育中心的体育设施齐全,学习环境和气氛良好,有助培育专业的中学和小学体育教师。就业前景/专业认可
根据教育局规定,体育科仅可由合资格专业教师教授,因此本港对专业训练的体育教师需求殷切。此外,毕业生亦可担任专业运动教练、运动管理人员、政府纪律部队主任等。
课程毕业生将成为体育教师,并具备以下技能和资格:
- 教育局认可的小学或中学合格教师资格;
- 良好的运动、人文、科学、教学法、课程设计基础,以供继续深造:
- 学士学位程度的学术资格,适合任职体育相关专业的职位。
声明
大学保留一切修订课程的权利,如有需要,可随时酌情修改课程(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等)。因应教学人员、入学人数、实际具体安排、课程内容改动及其他无法预计的情况,大学有权变更课程。已缴学费,概不发还。香港教育大学是香港的教师培训院校之一。教大的教育专业训练课程毕业生符合申请成为注册教师的资格。至于教师注册申请事宜,由教育局教师注册组办理,毕业生应直接向有关当局递交申请。所有申请会由教育局作出评估,当中会考虑申请人是否曾在香港或其他地方被裁定干犯刑事罪行(包括性罪行),或就其所知是否涉及任何在进行中的刑事诉讼或调查。详情请浏览教育局网页。
Every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ensure that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is correct. Changes to any aspects of the programmes may be made from time to time due to unforeseeable circumstances beyond our control and the University reserves the right to make amendments to any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without prior notice. The University accepts no liability for any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use or misuse of or reliance on any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课程详尽资料请浏览英文网站(https://www.apply.eduhk.hk/ug/programmes/bed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