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了解其學生的學習者, 莫過於任教該班的教師, 是以如何可以有效地進行實地考察活動,這實在是教師的責任。教師應就學生的需要, 設計切合科際或跨學科課程的考察活動, 參考學習資料, 遇有需要時作適當的增刪或修訂, 完成一份學生能有效地學習的教學設計。而在策畫與安排學生前往考察學習時, 教師宜注意下列各點﹕  
   
1. 事前準備
 
  • 與有關機構(例如: 香港歷史博物館、文化博物館、古物古蹟辦事處等)聯繫, 預約日期、時間及所需支援 (例如現場導賞、借用資源室等);
  • 預先往現場考察,了解附近環境 (例如怎樣照顧學生的安全、用什麼交通工具往返、在那兒下車等);
  • 蒐集有關資料, 設計以學生為本的學習活動, 請注意考察活動必須與課程內容及生活經驗互相配合及緊密聯繫, 學習才有意義;
  • 向學生提供背景資料, 並清楚闡釋考察目的及內容重點、以及與活動有關的課業等; 如有小組活動, 宜事先分組, 並儘量安排各組進行不同的探究活動;所選課題宜考慮時間, 不宜太闊或太深, 應有為而為, 不應為參觀而參觀;
  • 向學生解釋學習活動所需要應用的技巧和方法,以及評核的要求和準則。
   
2. 進行活動時
 
  • 到達考察現場後宜儘速與館方人員聯絡, 以便安排, 並籲請學生務必注意安全;
  • 常與各小組保持溝通, 指導學生如何利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考察探究活動, 觀察展覽的內容及要點;
  • 可著學生利用現場的資源整理、分析及詮釋資料, 或進行討論, 鼓勵同儕之間互相評鑑及分享, 並完成課業;
  • 指導學生參觀後如何鞏固所學, 以及如何利用社區資源,進行相關的延伸活動,或怎樣與其他學科的學習配合;
  • 鼓勵學生在完成課業時,就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或檢討,以不斷尋求改善並豐富自身的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