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剩餘: 45:00 分鐘
在我們那個年代的台大,有德國來的老師,有日本的老師,也有美國來的老師。他們的背景、表達方式、邏輯都不一樣。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我一直覺得做學生很痛苦。但那至少教了我一件事情,就是不懂的時候,要怎麼去求存。
相較於我們,你們是幸福的,你們的老師都受過一流訓練,思考較有系統,教育也有系統。可是,你們正喪失一個必須的生存能力。你沒有辦法在一個複雜的邏輯網絡裡面,去釐清跟處理一件事情。外面的世界變得很快,你今天學到的東西,很可能畢業時,就已經過時。
想不想再過一次大學生活?我常常問我自己,想不想再過一次大學生活?坦白說,我不想再過一次那樣的生活了。
小時候念書,常常聽不懂別人說什麼。後來我發現,每個人領受的能力,就像天線一樣。你的頻率不一定跟老師的頻率一樣。聽不懂,就必須調整。最寶貴的學習過程,是那個調整的過程,而不是記得老師告訴你什麼。
當年念法律系,發現每一個問題的解決辦法,一定有甲說,乙說,跟丙說,甚至到丁說。但是在現實裡,只有三說,就是肯定說、否定說、跟一個調和後的學說。
妥協,不是犧牲原則在人生裡,很多問題都是妥協說。妥協,不是犧牲原則。很多人把妥協跟犧牲原則劃上等號。如果你是這種態度,就沒法解決事情。因為只要是人,思想一定會不一樣,會有衝突。這個時候,就必須要經過協調的過程。
以前去談判,有些年輕代表為了表示意志堅定,一開場就說「這是無法妥協的!」我會跟他說「那你今天來幹嘛?」如果問題要解決,你就要妥協。
我不願意再過一次年輕人的生活,因為我蠻同情你們,你們的前途很坎坷。因為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
這個世界好像什麼都能靠電腦幫你解決。當資訊的取得對大家都是簡單的及迅速的,那你的競爭基礎在哪裡?你們這個世代比我們這個世代辛苦,如果你要面對競爭,有些是基本條件。
第一,你必須能夠「運作」,而且是在跨國界的情境裡運作。你所工作的環境,無論是在家裡,或是在辦公室,你的情境,其實已經是跨越國界了,有時候更是跨越時空。你必須要讓自己在不同文化、不同情境的互動裡,都能夠自在。
今天我們腦袋裡,已經是有東方,也有西方的東西。我們已經生長在一個混合的環境裡。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能喪失你的歸屬感,因為要有歸屬感,你才能在全球自在地遊走。
第二,各位要的是「跨領域」。這是我們大學改革中最重要的方向,大學教育必須要跨領域。
你大學念完以後,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為什麼找不到工作?因為你的訓練跟社會的需求已經脫節。我們是不是在教育中,給學生太多面對社會所不需要的知識?沒給他必要的生存訓練。
我們需要不同領域的訓練,不需要每個領域都深入,但是每一個領域都要涉獵。而且要有自己組織這些知識的能力,把它轉化成自己吸收的、分析的、思考的系統。
第三,你需要的是「溝通能力」。通訊科技太發達了。你寫信,上網就好了,每次都是立即發生的,馬上問、馬上答。你必須在很短的時間裡,精確掌握你的語言,掌握情境。更重要的是,精確地掌握對方的心情和想法。
一個會溝通的人,不是天天講話的人。通常比較安靜的人,才是會溝通的人,因為他知道怎麼觀察你,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知道怎麼回答你是最有效的。溝通考驗的是你的同理心、感受能力,還有你表達自己的能力。
要了解人性要怎麼做一個有同理心的人呢?最重是了解人性。不論你未來做什麼工作,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知道服務對象心裡在想什麼。
最後,這裡我加了一個字,叫做「熱情」。如果你沒有熱情,你可能喪失將來再往前走的動力。
我忍不住要再放一個字,就是「好奇心」。好奇心就是你要對很多情都感興趣,但是不要好管閒事,不該管的事情不要好奇。好奇心跟熱情一樣,是往前走的動力,如果沒有這兩樣特質,人生是很枯燥的,沒有動力
當你面對人生的時候,千萬要冷靜。有時候你會喪失信心的,但是喪失信心也不是一件壞事。喪失信心的時候,你要問自己問題出在哪裡?只有在喪失信心時,你才會去質疑事情,才會進步,這些都是你將來再往前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