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re for Child and Family Science

【第7周】情緒調控 

孩子遇到困難,家長耐心地使用積極聆聽,表達同理心後,還可以怎樣去幫助孩子呢?大家看看以下兩類問題(Cheng et al., 2014 ):

 第一類:
● 明天口頭報告,雖然孩子已經練習了三次,但仍感到害怕。
● 孩子在街上給陌生人撞了一下,覺得生氣,但陌生人已快步離去。
● 孩子心愛的寵物死了,很是傷心。

第二類:
● 下星期口頭報告,孩子還沒有準備,感到害怕。
● 孩子在班上被同學搶了筆袋,覺得生氣。
● 孩子心愛的寵物病了,嗚嗚哀叫,孩子聽到覺得很心痛。

第一類問題的共通點是:「可以做的已經做了」、「木已成舟」、「現在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了」。面對這些問題,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處理情緒,令孩子放鬆,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或幫助孩子從事情中找出意義,令孩子在將來做得更好。我們叫這些處理方法為情緒為本。這星期的影片和動畫,就分別與家長分享如何可以通過「靜觀練習」和「正面重估」,幫助孩子處理情緒。
相反,第二類問題的共通點是:「還有時間可以準備」、「亡羊可以補牢」、「還有事情可以做」。面對這些問題,家長可以集中幫助孩子處理問題本身,包括設定目標、計劃時間表、幫助孩子練習和提供反饋等。我們叫這些處理方法為問題為本。不少實證為本的介入課程,都會教導孩子運用以下的「解難四步曲」去解決困難(Feinberg et al., 2013; Webster-Stratton, 2001):

第一類問題的共通點是:「可以做的已經做了」、「木已成舟」、「現在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了」。面對這些問題,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處理情緒,令孩子放鬆,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或幫助孩子從事情中找出意義,令孩子在將來做得更好。我們叫這些處理方法為情緒為本。這星期的影片和動畫,就分別與家長分享如何可以通過「靜觀練習」和「正面重估」,幫助孩子處理情緒。
相反,第二類問題的共通點是:「還有時間可以準備」、「亡羊可以補牢」、「還有事情可以做」。面對這些問題,家長可以集中幫助孩子處理問題本身,包括設定目標、計劃時間表、幫助孩子練習和提供反饋等。我們叫這些處理方法為問題為本。不少實證為本的介入課程,都會教導孩子運用以下的「解難四步曲」去解決困難(Feinberg et al., 2013; Webster-Stratton, 2001):

● 界定問題:眼前的問題是什麼?
● 尋求方法: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還有別的方法嗎?
● 設想後果:第一個解決方法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如果使用這方法,會有什麼事情發生?第二個解決方法有什麼好處和壞處?如果使用這方法,又會有什麼事情發生?第三個方法…
● 作出決定:揀選最多好處及最少壞處的方法,嘗試實行。

例如,孩子在班上被同學搶了筆袋,覺得又驚訝又生氣。孩子可以使用以上四個步驟去處理:

● 界定問題:筆袋被同學搶了。
● 尋求方法:我可以告訴老師。我可以直接向同學要回我的筆袋。我可以重新買一個新筆袋。
● 設想後果:第一個解決方法的好處是老師會替我主持公道;壞處是老師一走開同學又可能會再搶我的筆袋。第二個解決方法的好處是我可以獨立處理問題;壞處是我可能說不過同學、拿不回筆袋。第三個方法的好處是我不用與人正面衝突;壞處是自己要花費零用錢。
● 作出決定:第二個方法似乎最好,因為我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不用依賴老師又不用逃避,但要開口問同學要回筆袋有點可 怕…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使用這四個步驟去解決困難,幫助孩子選出最好的方法。以上述例子為例,家長還可以和孩子通過角色扮演,練習如何向同學要回筆袋,並提供反饋,好讓孩子更有信心去處理問題。

參考文獻:
Cheng, C., Lau, H.P., & Chan, M.P.S. (2014). Coping flexi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to stress life changes: A meta- 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40, 1582-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