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re for Child and Family Science

【健康飲食習慣】 幫助孩子吃出精神健康

有學者綜合41項研究,發現健康飲食可以改善情緒。以蔬菜、生果、豆類和橄欖油為主食,而且少吃紅肉及加工食物的「地中海飲食者」,患抑鬱症的機率較其他類型的飲食者低三成三!箇中原因,是地中海飲食含較高纖維素、維他命、礦物質和抗氧化多酚,能夠保持精神健康。
學者又發現,少吃高脂及高糖食物的人,患抑鬱症的機率低兩成四。原來高脂及高糖食物可以引致慢性發炎。發炎是人體自我防禦機制,急性發炎可召喚免疫細胞對抗外來入侵,但慢性發炎可能會令身體免疫系統失常,攻擊正常細胞,除了增加患癌風險,亦會阻礙負責情緒調節的神經傳遞物質,影響心理健康。
所以,大人小朋友都應讓多吃蔬菜、生果和豆類,少吃高脂及高糖的食物。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着手,幫助孩子吃出健康:

1. 以身作則:
孩子會模仿家長的飲食習慣。家長吃得健康,孩子都會吃得健康。

2. 讓孩子多嘗試:
家長可以多提供不同顏色、不同口味、不同質感的健康食物,令孩子對不同的健康食物產生好感。

3. 不輕易放棄:
若孩子不喜歡某種食物,家長可以嘗試用不同方式讓孩子品嘗那種食物。例如:孩子不喜歡吃紅蘿蔔,家長就可以讓孩子喝混有紅蘿蔔的果汁。孩子可能需要試15至20次,才會接受新食物。家長讓孩子嘗試新食物時,應該特別營造一種放鬆的氣氛。如果孩子願意嘗試,家長可以給予即時讚賞;如果孩子不願意,家長亦可以坦然接受,毋須責罵或「賄賂」孩子(如:「如果你吃紅蘿蔔就讓你吃雪糕!」)。

4. 設定限制,提供解釋:
完全禁止孩子吃某種食物可能會適得其反,反而令孩子更加喜歡那種食物。對於高脂高糖的食物,家長可以與孩子討論應該吃多少:「吃得太多糖會咳嗽,爸爸不希望你咳得辛苦,我們每天只吃一粒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