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及社區參與

造福教育之慈善捐助

香港教育大學本年度錄得自創校以來最佳籌款紀錄:來自不同人士、基金會及其他資助的承諾捐款,總額高逾一億六千四百萬港元,年內已收取其中四千萬港元捐款。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六千二百五十萬港元,支持本校推出一項對高小學生極有裨益的大型計劃。為期四年的「運算思維及編程教育計劃」已於二零一六年四月推出。該計劃為小學而設,由本校、麻省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及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聯合籌劃,旨在培養高小學生自幼熟習基本程式設計概念、發展運算思維及多角度思考能力。計劃從一百五十所申請學校中選取三十二所成為網絡學校,共有一萬六千五百六十名小學生受惠於本校與麻省理工、城大三校的專業合作。此外,逾百名教師亦將接受由本校與麻省理工提供的運算思維教學技巧培訓。

本校亦獲得兩項慷慨捐助,以推廣中國文化及歷史。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捐出五百萬港元,協助準教師及年輕人鞏固其傳統中國文化基礎。是項為期五年的計劃旨在培訓於本校就讀的準教師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把傳統中國文化與價值觀融入生命教育課程中,並加以實踐,從而傳遞出生命的意義與活出豐盛人生的訊息。另一捐款人亦捐出一百萬港元,支持本校向本地學生推廣中國歷史文化,加深他們對中國傳統的了解。在是項捐款支持下,二零一五/一六「全港中小學中國文化校際常識問答比賽」已於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八日舉行,來自六十所中小學的學生均積極參與。

匯聚夥伴力量推動教育發展

校長諮詢小組(諮詢小組)為校長於兩年前成立的高層次諮詢平台,成員均為社會上不同領域見多識廣的人士,包括:辦學團體、中小學、幼兒教育、家庭教育範疇領袖,以及立法會、商界與廣播界人士。諮詢小組及其轄下四個專題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就不同教育領域議題向校長及其管理團隊提出建議,並就本校持續發展及課程方面提供寶貴意見。

為推動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本校早於一九九八年已舉辦首屆科學與環境探索活動。此項由香港教育大學、政府部門與教育機構長期合作的活動,以推動創意思維、學習科學知識、關注環境議題為目標,藉著科學探究培養綜合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技能及解難技巧。活動每年吸引一百五十多所本港、澳門及珠三角地區小學逾千名高小學生參加。本年度活動主題為「綠色啟航」。為表彰參加者的出色表現,本校將他們多年來的努力成果印製成十八冊書,並將探究過程及理念的錄像上載於活動的官方網站。

卓越教學發展中心於二零一五年六月成立,宗旨為支援學校、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推廣有效課堂教學;並通過課堂學習研究、自主學習、實踐社群及小班教學等方式,提昇中、小學的教與學水平,邁向卓越教學。中心自成立以來,獲委託開辦了三十個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學校發展日及夥伴協作項目,讓二千六百名教師、學生及活動參加者了解嶄新的理論和優秀的教學實踐,達致教學相長。

香港教育大學一直積極推動學生為弱勢社群及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服務。在教育局支持下,本校於二零一一至一二年度推出課後支援計劃,由本校學生擔當導師,服務家境清貧的學生。二零一三至一四年間,計劃更聯同大埔區中學校長會,為大埔區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中學生服務,並於二零一五至一六年擴展到沙田區。兩學年內,約有三千名本校學生成為計劃的補習導師,共有一百二十所中小學的學生受惠。

促進社區福祉

本校藉著與其他機構合作,或獨自擔承,致力促進社區福祉及環境保育。有鑑於此,本校經投標程序後,邀請了東華三院旗下社會企業賞味軒,營運校園內的咖啡角,讓其僱員可以和本校師生互相學習。咖啡角的殘疾僱員經培訓後,固然獲得自力更生的機會,而本校師生也藉此學習擁抱共融,與他們正面互動。基於同樣理念,校園內的便利店亦由香港復康聯盟營運,為殘疾人士及已康復病人提供培訓,協助他們重新投入社會,並讓本校成員對他們有更深入的了解。

為保護環境,本校過去一年與長春社合作,在校園內放置舊衣回收桶,鼓勵減廢。期間回收約一百八十公斤二手衣物,部分捐往柬埔寨,部分則用以在本地製成勞工手套。

二零一六年三月一日,本校推出名為「傳仁‧喜動『糧』心行動」的大型社區服務計劃,旨在培育本校學生成為具關懷精神的未來領袖。逾五百名員工、學生及校友參與計劃。他們利用小米智能手環,記錄於活動推出後三星期內由運動所消耗的熱量,並將所得的三百一十萬卡路里轉化為同等熱量的白米,捐贈予社會上有需要的弱勢社群。

香港教育大學:促進教育及福祉的樞紐

香港教育博物館(博物館)的展覽及活動一向吸引不少人士參觀。二零一五年六月,由博物館主辦、山東省文物局合辦,內地多家機構協辦的展覽:「再遇孔子」,正式推出。是次展覽結合教育及娛樂,以互動及導賞方式,加強學生和教師對孔子及其哲學的了解。有鑑於是次展覽的成功,博物館與五個學系及中心合作,於二零一六年七月八日及九日舉辦六藝五常嘉年華,藉著趣味活動、展覽、影片播放及遊戲攤位,推廣中國傳統文化與價值觀以至全人教育。博物館自二零零九年成立至本年報撰寫期間,已舉辦二十四個展覽,吸引近九萬四千名觀眾。

建於校園內的生態園為本校環保倡議項目之一,並藉以促進教學活動。生態園由有機農田、魚菜共生與濕地系統、雨水花園與蝴蝶花園、太陽能與風能設施,以及生態與觀賞池塘組成,既展示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及實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亦為研究及教與學提供設施。

年內,本校網站獲「無障礙網頁嘉許計劃」頒授三年卓越表現獎。該計劃自二零一三年起,每年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與平等機會委員會合辦。本校網頁的優越設計備受好評,令瀏覽者(包括殘疾人士)能盡快獲取寶貴資訊,推動本港社會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