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四期, 第二冊, 文章一(二零零三年十二月)
蘇詠梅、鄺潤歡
在小學課堂進行「日蝕」的教與學研究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1. 引言

對大多數的人,無論是學生或教師,觀看日全蝕的發生似是一生人最多只有一次的經驗(Sang, 1999)。本研究會以香港教師一般不太認識的天文現象的一個科學課題-日蝕(So, Tang & Ng, 2000),運用建構理論架構來設計教學,來了解香港學生對日蝕的理解及教師對日蝕課題的普遍教學方法、檢視建基於建構理論架構的教學設計的成效,及探討教學研究應用在課堂的可行性。

兒童在接受正規教育前已對世界如何運作有自己固有的見解,這已是廣被接受的事情(Osborne & Wittrock, 1983; Gunstone, 1991; Henriques, 2002)。此外,有研究指出對某些科學概念的社會文化觀念會引致兒童建立另類的概念(Mohapatra, 1991)。西方國家已有很多研究探討有關學生的科學理解。Harlen (2001)也提供過一個概括的評論檢視有關學生科學學習的多項研究。然而,以本地或中國學生為對象的相關研究則很少。


Copyright (C) 2003 HKIEd APFSLT. Volume 4, Issue 2, Article 1 (Dec.,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