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四期, 第一冊, 文章四(二零零三年六月)
顧泳潔、劉贇、李鳴
高等師範學校環境教育的教學改革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2. 教學內容的更新

1992年6月,聯合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組織召開了各國政府首腦參加的"環境與發展"大會,其中《二十一世紀議程》論述了環境教育的重要任務,強調環境教育要重新定向,要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環境,促進人們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增強保護環境的參與意識,提高有效參與的技能。在《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中也明確要求:"加強對受教育者的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灌輸……在高等院校普遍開設《發展與環境》課程……將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於初等到高等的整個教育過程中"。為此,要適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需要,環境教育內容要更新。僅有關於環境的知識目標和關心環境問題的態度目標是不夠的,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還應該強調以下一些內容:

2.1 環境倫理:通過環境倫理道德的講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選擇正確的生活方式。傳統的倫理觀念只考慮人對社會的依賴,忽視了人對自然的依賴,為此,人類應從本質上去關懷自己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使學生經過學習,將環境知識轉化成自身的素質,以體現環境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2.2 可持續發展:環境教育同時也是一種生存教育和發展教育,對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思想教育,讓學生瞭解經濟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係,瞭解人類社會之所以選擇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對歷史反思的結果。使學生認識到他們的活動和決策對資源、對整個社會及全球環境的現在和未來所造成的影響。所以,要培養學生正確的環境意識、態度和價值觀。

2.3 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使他們能積極的參加解決環境問題的各項工作,參與也是將環境意識轉化為行動的一個具體行為,如組織"六·五"世界環境日的宣傳、廢電池回收、廢舊書刊、雜誌的迴圈利用等大型活動,還鼓勵學生參與決策與管理。除此之外,培養學生在消費和廢物處置過程中合理操作,採取正確的態度,糾正那種"靠我一個人沒用"的想法,人人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環境問題就有望解決。


Copyright (C) 2003 HKIEd APFSLT. Volume 4, Issue 1, Article 4 (Jun.,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