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十五期,第二冊,文章十四(二零一四年十二月)
陳 正 治,劉 嘉 茹
非制式與制式科學教育之連結-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校合作為例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二. 研究動機

科工館為一般國小學生設計的活動,依時段不同,採取不同的處理策略,說明臚列於下:

1. 科工FUN學趣:專為學校團體利用學期間,蒞館參觀時所規劃辦理的科教活動,活動依年級別,配合學校現況自然與生活科技之課綱所策辦,計有: 急速『凍』感超導體驗、發光二極體、愛水尖兵、風向儀、力學神功、奇妙的光、鳴響飛輪、義大利麵條造屋、星座的故事、快樂風姐、就是要「虎」你、食物冒險工廠、雨量計、來電真好、化學紅綠燈、奈米新世紀、節能減碳知多少、DNA雙螺旋的奧秘、平衡高手、永續發展作伙來、彩蝶效應及凹凸魔鏡等20項。

2. FUN心學科學:專為一般學生於星期例假日設計規劃的研習活動,供具興趣的學生自由報名參加。

3. 冬夏令營:一天以上的冬、夏令營活動,是符合家長與孩子在長假期裡長天期活動,活動性質有物理、生物科技、館外探索、奈米科技、化學、食品科技、機器人、應用科學及電腦軟體應用等,並再依年齡別區分,以符合多元的需要。

4. 假日現場動手做活動: 本類型活動分別有大廳現場體驗活動,以及內容有空氣的奧妙、共振共震及水科學等科學演示活動,供入館民眾無需事先辦理報名且自由參與的活動。

5. 應邀到校服務:考量部份學校因經費或交通上的限制,學校依其活動需要,請求本館派專業科教人員前往學校進行科教活動。科教專業人員應邀赴學校辦理科教活動,但因時間考量,使用其專業的科學動手做(Learning Science with Hands-on),供學生親身體會體驗科學之奧秒與趣味。但對於指導資優班學生獨立研究次數少,經驗與資料比較不足,茲因本研究對象為分散式資優班學生,因此,研究者想要藉此瞭解,學員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會不會藉輸入操縱變因(Input Variable)的不同,在多項控制變因(Control Variables)不變的情形下,會作紀錄並觀察輸出反應變因(Output Variable)的改變,如此科教活動設計,始能達到本研究要探討的如何建構非制式與制式科學教育之聯結與轉化的預期效果。

本研究基於一般科教活動大多以科學認知及技能(Cognition and Technology of Science)教導為主(張美珍, 王裕宏, & 鄭宇鈞, 2011),且動手做體驗式的科學教育,已有許多證據顯示學習效果較佳(于瑞珍, 2002; 朱耀明, 2011; 李賢哲, 樊琳, & 李文慶, 2006; 周建和, 2007; 季荣臻, 2009; 陳正治, 2002),例如不同實驗操作變因會有不同的反應變因出現、不再迷思科學教育裡有所謂的標準答案或最佳答案及啟迪具科學研究鑽研的學生更多進一步學習動機與渴望等等,但因時間、班級人數與經費的限制,鮮少有機會進行探究(Enquiry)的活動,僅有部份資優資源班有機會安排探究的活動,然而,探究式教學的方法,已有許多論述(唐智松, 2001; 管建祥, 2006),其優點已有諸多肯定(李松柏, 2005; 李松濤, 林煥祥, & 洪振方, 2010),例如引導學習者討論(Discuss)、思考(Think)、參與(Engage)、問題(Question)、假說(Hypothesis)、研究(Investigation)、分析(Analysis)、模型(Model)與評鑑(Evaluation),除了強調參與的動機因素之外,每個階段再透過產生(Generation)、評鑑以及修正(Modification)的歷程,形成可檢驗與回溯的探究階段程序,唯其所需耗費時間比較多。


Copyright (C) 2014 HKIEd APFSLT. Volume 15, Issue 2, Article 14 (De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