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十二期,第一冊,文章九(二零一一年六月)
王晶瑩
國際理科教育中科學探究理念的發展路徑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結論

綜上所述,在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之前國際科學教育界將科學探究作為實驗和科學方法來學習科學知識,後來逐漸將其視為教學方式來發展科學概念;而科學教育標準中的科學探究是作為內容、能力和教學策略的內涵;科學教育標準之後的科學探究是作為一種科學勝任力的意義來理解的。科學探究涉及的範圍很廣,既指現代科學如何進行的基本原則,與科學本質密切相關的科學知識發展的過程和思維方式,還指教與學的過程。從杜威1909年提出科學方法和思維的重要性到現在已經有一個世紀之久,人們對於科學探究的追求在這一百年間從未停止過,從機械、靜態的“啟蒙理性”到經驗本質的“探索與實驗”,如今科學的“發現情境”和“辯護情境”的界限逐漸模糊;科學日益具有解釋與辯護的性質,它是一種動態變化且情境關聯有證據的思想。[13]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強調將科學探究作為教與學的方式、課程內容的雙重意義;標準之後的科學探究兼顧“識別科學問題”、“科學地解釋現象”和“使用科學證據”三個基本維度,並以科學勝任力為核心。“以科學探究為核心”已經成為國際基礎科學教育的共識,各國科學教育改革一直提倡探究式教學,其目的在於通過真實情境的探究過程來生成科學知識和技能,認識科學的本質,從而培養必要的科學素養。科學探究的內涵也在不斷演變,由此導致科學教育價值取向的變化,以至整個科學教育的“範式轉型”,科學探究既是我國科學教育的追求,也是必然的發展方向。

注:本文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承擔的科技部“創新方法工作專項”專項“中小學科學探究學習與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研究”(2009IM010300)子課題“基礎理論研究”的階段成果。

 

 


Copyright (C) 2011 HKIEd APFSLT. Volume 11, Issue 1, Article 9 (Jun.,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