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十一期,第一冊,文章十四(二零一零年六月)
方鹹圍、陳志偉
安徽省中學科學探究過程技能的教學與學習現狀調查分析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引言

加涅於1963年在《科學教學研究雜誌》發表《探究所需的學習技能》。隨後美國學者對探究教學的功能作了大量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探究教學能促進學生的實驗技能、製圖技能和解釋資料等技能的提高。[1]自20世紀80年代,美國、英國相繼強調“科學探究過程技能”的訓練。[2] Padilla,Michael J等人比較系統地研究了科學探究過程技能及其教學。並且認為,科學過程技能(Science Process Skills)的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形式思維能力的發展。[3] Brotherton,Peter等人研究了科學探究過程技能與認知發展水準的關係,發現兩者存在高度的正相關。[4] 我國臺灣學界深受歐美國家的影響,也比較熱衷於科學過程技能的研究。魏明通所著的《科學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也探討了科學過程技能。一些教育期刊和研究生論文就有關於科學探究過程技能的選題。臺灣學者對科學過程技能進行了研究,研究物件從小學到高中,涉及的科目有小學自然、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等,研究方法上接近於西方國家。我國內地直到最近幾年才有關於科學過程技能的相關實證性研究。如華東師範大學的龔正元2007年對化學課程中的科學過程技能進行了研究。我國新科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順應了科學教育改革的趨勢。(本文中的科學課程指中學綜合理科以及物理、化學、生物學。)自2001年新課程改革以來,已經有十年時間,瞭解目前中學科學探究過程技能的教學與學習現狀就顯得尤其重要。


Copyright (C) 2010 HKIEd APFSLT. Volume 11, Issue 1, Article 14 (Jun.,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