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一期,第二冊,專題版一 (二千年十二月)
主編︰蘇詠梅
小學科學探究活動舉隅
<<蘇詠梅>> 
     
 

 

第二屆「常識百搭」科學專題設計比賽問卷調查結果
教師與學生在小學科學專題設計活動的經驗分享

二屆「常識百搭」科學專題設計比賽已完滿結束,但由於比賽當日每位參與者都非常忙碌,教師及學生未有機會細談他們對活動的意見和感受。有見及此,大會特發問卷調查教師和學生在科學專題設計活動的經驗和心得,以及他們對比賽安排的建議。在所有隊伍參賽者中,共有四十五名教師及一百七十名學生作回應,佔參與比賽人數九成多。
 
教師及家長的協助
部分(佔七成多)參與的教師認為學生之間的合作是足夠的,約有一半教師覺得校內其他教師給予的協助不足(佔百分之四十七)。而只有三成多的教師表示得到學生家長的協助。有近八成負責教師覺得自己給學生的協助是足夠的。另八成多的學生也認為同學之間的合作良好,百分之八十六的學生們覺得教師給予的協助足夠,有半數學生認為家長給他們的協助也足夠,其餘一半學生則認為家長的協助不足,甚至沒有提供協助。
 
各參賽隊伍的表現
眾多科學專題設計中,教師和學生最喜歡的探究題目是“天然農藥知多少?”,其次是“貝殼不見了”,還有“二氧化碳會否令地球溫度上升”、“清潔劑對皮膚的影響”及”自製樂器”。教師及學生首選演示得最出色隊伍是 “二氧化碳會否令地球溫度上升”其次是 “清潔劑對皮膚的影響”,繼而是 “貝殼不見了”,學生又認為 “自製樂器”演示得也不錯。令教師及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探究活動是 “清潔劑對皮膚的影響”其次是 “二氧化碳會否令地球溫度上升?”和 “天然農藥知多少?”。(詳情見表一)。
 
對活動的感想
問卷調查中有三個項目與教師及學生對參與是次活動的感受有關。有八成多教師及超過九成學生表示喜歡參與是次活動,在活動中感到愉快及在活動中有得益。具體資料經撮要後得出下列四項﹕
一.
 知識的增進  
 
活動有教育意義,能增加科學知識及科學實驗的經驗;
學懂怎樣搜集資料,掌握更多課外知識,發展科學精神;
學會解答一些常識問題及如何在短時間完成報告;
接觸到不同的專題內容,從中得知一些日常的物品原來是很複雜的。
二.
 個人的發展  
 
從活動中了解科學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
獲得做實驗的經驗,從中認識很多實驗用品;
豐富比賽經驗,訓練口才,增強自信心,強化思考能力和訓練自學能力;
活動有趣和富挑戰性;
提高科學探究精神,拓展視野。
三.
 團體合作  
 
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和發揮分工合作的精神;
學會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態度,如何欣賞別人的優點;
實踐溝通的技巧。
四.
 互相觀摩的機會  
 
觀看不同學校學生的設計和表演技巧,一起分享及交流經驗,獲益良多。 此外,大部分學生也相當喜歡獲得紀念品及獎項。只有幾位教師說出不喜歡及感到不愉快的原因:欠缺足夠的時間作準備、支援不足、活動的性質並不是教師個人所長、科學知識貧乏,工作量增加。其中有教師認為其他隊伍的教師對學生提供的協助太多。另外數位學生因為同學之間的合作欠佳、探究活動全由教師策劃或未能獲獎而感不快。
 
在進行活動時遇到的困難
不多所有教師與學生均有對此問題作出回應,以下是他們回應的歸納及撮述﹕
 教師列出的困難  
一.
準備時間不足:沒有足夠時間預備,故此對學生的指導不足。
二.
設計專題內容困難:在協助學生選材時,難找到適合他們的題材,在設計及訂定研究題目方面有困難,找不到有趣、有意義的題目及演示方法;另在選擇題目時難找到重點。
三.
知識不足:教師本身科學知識不足,對某些科學概念不清楚。
 學生列出的困難  
一.
經驗不足 ﹕學生表示他們上台演示的經驗不足,不知怎樣才演得好和常常忍不住發笑;學生對於選用實驗的材料的經驗很有限,如用作實驗的物件很難做,材料也很難買。由於經驗不足令學生在進行實驗遇到不少困難:例如每次做實驗時結果都不一樣,很難找到一個肯定的結果。
二.
事前準備的困難:參考資料不足。材料及用品方面包括用具經常損壞和找不到合用的用品及儀器。在演示方面也有困難,包括忘記了台詞,不識讀對白和練習不夠。此外沒有足夠時間準備及作細心研究也是學生覺得困難之處。
三.
同學合作的困難:組員之間意見不合,有組員不合群,組員人數多而難約定工作時間。
回頁首
解決困難的方法
然遇到不少困難,教師和學生都盡量設想解決困難的方法。
一.
 提早預備  
  大部分教師盡量替學生選取值得探究的題目,此外讓學生在假期回校練習及開始預備實驗工作;甚至利用上課前的時間與學生進行實驗。也有教師及學生建議多與其他人及學生討論。
二.
 多嘗試  
  大部分學生及教師則喜歡採用這個方法,他們互相鼓勵同學間分工合作盡快完成工作;善用午膳時間進行排練;有學生在每次實驗時用記事簿做好記錄,進行多次實驗來改善現有的方法。多研究和練習:也有學生提出在任何時候都帶備用具,當有新想法及新發現,便能即時進行研究。
三.
 同輩商討  
  也是學生們解決困難的方法之一:同學之間一起商量及討論困難的事宜,聽取不同的意見,並加以分析;同學們互相了解,組員間以分工合作方式來減輕負擔,增強大家的合作性。
另外,教師和學生也會找其他教師及家長協助解決困難,同時到圖書館搜尋有關書籍和上網尋找所需資料。善用適當的資源﹕如改用其他可行的材料等,這均是教師和學生們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參與活動可能引致的問題
被問及參與活動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時,部分老師和學生認為會﹕
一.
 影響學生課堂學習  
  學生參與活動須作多番嘗試,對日常學習、平時的功課和課外活動略有影響;學生日常功課繁忙,參與活動會影響正常學習;學生要犧牲上課時間來練習;學生試做實驗要花去課餘溫習書本的時間。
二.
 時間不足  
  預備時間不足;教師未有足夠時間協助學生;教師需要用大量時間來指導學生等。
三.
 學生能力和知識不足  
  有些學生所選取的問題過深,而缺乏科學常識,不能完成實驗以得出結果;有學生不大明白實驗內容,但為了比賽而硬要背台詞因而感到吃力。
 
在校內進行同類活動
有四成教師回應會在校內舉辦同類型活動,首要原因是活動能「提高個人發展」。科學探究活動不但可刺激學生的思考力,發揮及發掘學生的潛能,還使學生在做實驗中學習,得益較多,從而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及獲得豐富科學研究的經驗。其次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學生投入參與,能發揮他們的團結合作精神和產生歸屬感。
 
但亦有半數教師表示不會在校內舉辦同類活動,原因是他們認為準備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太長,而教師本身已有很多工作,學校又有舉辦常識科的活動,再沒有時間兼顧其他。其次是大部分教師的科學知識不足和學校沒有足夠的資源、人力、器材的配合。此外,學生能力有限又欠缺主動性去探究問題,進行活動需要教師大力推動,無疑令教師工作更繁重。
 
對活動安排的意見
師就是次專題設計活動提出以下的意見︰
一.
 比賽安排事宜方面  
  有教師建議提早公布比賽細節讓教師及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在上課天舉行比賽;把比賽地點改到市區;把比賽時間縮短;安排參賽隊伍熟習演示用的工具及盡早宣佈得獎名單。
二.
 資源配合方面  
  教師建議大會提供示範錄影帶、輔助演示的器材、改用畫面質素較佳的實物投影機、增加器材及實驗用品方面的支援,以及預早宣佈大會資助的金額。
三.
 獎品方面  
  至於獎項方面,有教師建議減少獎項;有教師主張把獎品改為書券購買與科學有關書籍更為實際;但亦有教師提議增加獎項及入圍隊伍。部分教師覺得不論獲得獎項與否,學生與教師均應獲得個人証書以示鼓勵。
 
總結
次問卷調查所得資料,可作為來年舉辦同類型活動的參考,務求使「常識百搭」成為一個既有學習意義又能加強師生溝通的課外活動。
 
表一
(按上圖放大)

回頁首

回首頁

 

版權為亞太科學教育論壇所有(2000)
香港小學科探究活動舉隅
Copyright (C) 2000 HKIEd APFSLT. Volume 1, Issue 2, Special Section 1 (Dec.,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