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期於2016年達成以下目標:
作育英才 — 培育學生與畢業生成為棟樑

檢討課程與質素保證

  檢討及完善本科課程、教學方法及學習成果,以持續提升質素。
  因應本校發展以及本地、區域和國際間的變化,檢討新的「三三五」教育學士學位課程,以拓寬學生視野。
  全面考慮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質素保證局有關質素核證的建議,於二零一三年三月提交進度報告,並作好準備,迎接質素保證局的第二次檢討。
  按照所提供的課程數目及參加人數(不含學分課程及活動),評估語言增潤課程(學分及不含學分)的成效。
  進一步加強語文政策,以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本科課程多元化

  在幼兒教育、小學、中學通識及文化科目方面,繼續成為職前或在職教師教育的優先選擇學府。
  成功發展具備策略重要性的多元課程。
  人文學、社會科學及創意藝術及文化三個學科範疇的學士學位課程成功通過覆審。
  積極與日後有望成為學生僱主的非教育業界,拓展網絡及合作關係,以增進本校畢業生對學科範疇的認識和了解。
  在教育以外的兩個研習/培訓範疇,取得學科範疇自我評審資格。

擴展研究生及自費課程

  促進有利於培訓研究式研究生及其他博士生的研究環境,並且積極參與國際研究網絡、本校持續進行的由研究資助局資助或其它外來資助的研究項目和學術活動。
  拓闊生源,吸納優質的國際研究式研究生,以及為研究生提供不同的援助資金。
  整合課程並提升修課式研究生課程的質素及多元性。
  維持研究生課程的收生人數,但就更著重質素及研究發表。
  與區內及海外的主要大學攜手推展研究生課程,以提升國際地位。
  整合自資頒發學歷課程,並維持收生人數。

學習與文化氣息濃厚的校園

  繼續善用校園空間,以維持環境友好、學習及文化生活豐富的校園環境。
  擴展學生宿舍空間,以容納更多非本地學生。
  提出及實施以學生為本的住宿政策,以增收非本地/國際學生。
  推展校園學習共享空間的概念。

國際與內地活動

  所有全日制學士學生修讀期間,至少有一次在海外或內地體驗的機會。
  非本地的全日制學生數目維持在15%的水平。
  進一步增加返國及出國交流生的數目。

力臻至善 — 提升自我實力

進取的研究氛圍

  進一步提升建基於研究表現的資金分配及研究架構,包括學術部門、院系,以及教育、人文學、社會科學、創意藝術及文化等主要領域的研究中心。
  將教授及講座教授的數目,維持在佔多元學科領域全體學術人員總數的至少15%。
  積極羅致年輕可為的學者,以提升本校在策略性領域的整體研究實力。
  提升研究產量,以達致新的研究評審工作框架提出的「世界先驅、享譽國際」水平。

學術架構重整與管治

  監察及檢討重組部門及院系的實踐情況,並確保其進展及成效良好。
  繼續加強主要學術及行政架構在運作時的參與度、透明度、權力下放、質素保證、問責、效率及成效。
  設立中央管理資訊系統特別是學術管理資訊系統,以提升學術及行政規劃、實踐與發展的能力。
  透過檢討過去三年的變革管理,提升不同層次的變革管理及變革實踐能力,再發展變革管理計劃,及落實推動員工發展以加強變革能力。

有德有鄰 — 促進學校與社區改革

學校與社會活動

  透過加強策略及本校在知識轉移方面的相關影響力,特別聚焦於教育及社會關懷的主要領域,以加強本校作為教育改革、專業創新及社會關懷的倡議變革先導的角色。
  增加本校的學校合作夥伴數目。


透過與本地及區域內教育或相關域的主要夥伴或持份者,進行不同形式的策略合作,為教育業界及廣大社會提供更多校園學習、文化及研究設施。

與時俱進 — 改造區域教育面貌

區域及全球活動

  加強本校在國際及區域內的領導地位,並與主要的國際機構、大學及學術機構,加強在教育及相關領域不同層次的策略合作關係。
  在促進區域領導的成效及影響力方面,檢討本校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