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企管

張仁良
香港浸會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 院長

2012-5-18
星期五
 

上一篇

迎挑戰 抓機遇 重民生 促經濟


只要內地經濟能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香港經濟受到的外部不利影響就較為有限。相對而言,香港存在的內部問題更應得到特別關注。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民生,民生的穩定也是經濟長久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抓住內地經濟崛起帶來的機遇,逐步解決產業結構失衡和貧富懸殊等問題,使普羅大眾特別是中低階層均能受益於經濟成長,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未來幾年香港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無疑是很樂觀的。

過去幾年,雖然全球經濟受金融風暴、歐債危機等的影響持續動盪,香港經濟依然獲得了平穩增長,2006到2011年間,本地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1%,積累了近600億元的巨額財政儲備,為未來數年經濟持續增長營造了比較好的基礎。但瑕瑜互現,香港在過去幾年的發展中也積累了不少的問題有待解決,比如產業發展失衡、貧富懸殊惡化、人口老齡化趨顯等,造成社會產生諸多紛擾,為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隱憂。當前內外部形勢變動不居,香港經濟的未來發展既面對嚴峻挑戰,更擁有難得的機遇。

香港近年經濟發展瑕瑜互現

香港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有挑戰更有機遇。比較有利的是,內地經濟雖進入調整期,但未來數年的較快增長依然可期,是帶動香港經濟穩定發展的堅實依托。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出台和李克強副總理的訪港已經為香港未來5年的經濟發展設定了方向。香港在多個領域的發展將獲得內地的大力支持。金融業的發展首當其衝,香港金融業設施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健全,風險管理系統運行良好,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最佳試驗場,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作用無可替代。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和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發展對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推動總體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此外,內地經濟發展重點轉向改善民生,強調促進服務業發展,提出未來五年內要將服務業增加值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從43%提高到47%。這意味著過千億人民幣的商業機會,香港服務業發達,無疑可以從中分得一杯羹。當然,香港也面臨來自內地城市,尤其是上海的競爭,但香港基礎健全、法制完善、自由開放等競爭優勢在未來相當長一個時期都將是內地城市無可比擬的。內地城市的發展為香港帶來的機會遠遠大於威脅。

美國經濟增長乏力,歐洲經濟深陷債務危機難以自拔,對香港經濟發展則有著直接或間接的不利影響,無疑是一大挑戰。直接的影響是會導致對歐美市場貨物出口疲弱和轉口貿易下滑;間接的影響是會拖累內地和全球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這需要相關行業到經濟增長良好的新興經濟體中積極開闢替代市場,為出口和轉口貿易創造新的支撐。

內部問題更應得到特別關注

只要內地經濟能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勢頭,香港經濟受到的外部不利影響就較為有限。相對而言,香港存在的內部問題更應得到特別關注。過去十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了40-50%,保持了較高的就業率,但家庭月收入中位值卻沒有明顯增加。中低收入階層缺乏向上層流動的機會和渠道,社會收入分配失衡,香港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中低階層民眾收入增長不及通貨膨脹,資產泡沫再次積聚,特別是房地產價格的持續高企,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矛盾,導致民怨累積,有動搖社會和諧根基之虞。

去年實施的《最低工資條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香港的在職貧窮問題,對改善眾多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效明顯。但這只是千里之跬步,要解決多年累積的民生問題還需要更多努力。政府長期堅持的「大市場,小政府」管制理念,已不適應當前及未來新形勢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政府應更積極作為,引導和培育產業多元化發展,改善過於依賴金融和地產業的畸形經濟結構,為市民創造更多向上流動的機會;增加土地供給,改進房屋政策,滿足中下階層的住房需求;加大人才培養和科技發展投入,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穩定的人力資源供給和知識儲備;檢討人口政策,完善退休保障制度,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改善民生,民生的穩定也是經濟長久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抓住內地經濟崛起帶來的機遇,逐步解決產業結構失衡和貧富懸殊等問題,使普羅大眾特別是中低階層均能受益於經濟成長,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未來幾年香港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無疑是很樂觀的。

張仁良 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