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四期, 第一冊, 文章六(二零零三年六月)
鄭美紅、蔡慶麟
中學二年級科學專題研習 --「酸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專題研習簡介

酸雨對人類及自然生態造成很大傷害,例如:腐蝕建築物、酸化土壤、酸化湖泊等等;而酸雨亦是中二年級科學科課題--"酸和鹼"的內容之一。為了讓學生更明白酸雨的影響,教授這個課題後,可讓學生以「酸雨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為題進行科學探究,了解被酸雨酸化的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酸雨」這一個詞彙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它經常在報章、電視新聞中出現,而我們對它的認識又有多深呢?「酸雨」是指酸性的雨水,根據酸鹼值的測量準則(數值1至14)來說,數值等於7為中性,少於7為酸性,大於7則為鹼性。由於空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天然雨水本身略帶酸性,而酸鹼值約為5.6。當雨水的酸鹼值低於5.6時,便可被視為酸雨。可是,在一些特別情況下,雨水受許多自然現象影響,其pH值變化介乎4.9∼6.5之間,因此,大多數人會以pH值小於5.0作為酸雨的指標。

形成酸雨的化學污染物主要為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在人口密集的地區,由於發電及各類使用燃料的燃燒活動會排放這些化學氣體,所以雨水的酸度通常較高,酸鹼值一般介乎4.5至5.6之間。


Copyright (C) 2003 HKIEd APFSLT. Volume 4, Issue 1, Article 6 (Jun.,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