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 第三期, 第二冊, 文章六(二零零二年十二月)
曾寶強、陳小勇
內地與香港地區高等學校環境類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3.討論與思考

3.1 課程的統一與自由設置
內地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設立以及各種指令性、指導性文件對於規定基本的教學內容有一定幫助,但也容易導致不同學校之間培養計劃、課程設置的雷同,使得培養的學生有相同的知識背景,看不出學校的特色,同時對市場需求的反應太慢。如何在這種統一的基礎上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適應需要是內地高等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需要面對的問題。以華東師範大學環境科學(本科)專業為例,自1986年成立環境科學系以來,多次對教學計劃進行過大的改革,目前使用的是2000年完成的新教學計劃。這次改革也是根據社會對環境專業學生的需求而定的,總體集中在兩個方面:理論和應用並舉,提高選修課程的比重。尤其是加大選修課的比重,選修課達到32個學分,其中6個學分必須選修文科的課程。26個學分的選修課根據性質又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系列。微觀系列強調學生的污染控制方面的訓練,考慮到目前市場急需污染治理方面的人才;宏觀系列則強調生態學以及環境規劃和管理方面,針對環境管理、環境規劃、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培訓,尤其是生態學方面開設較多的課程,這是華東師範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的特色之一(表2)。在全國環境科學系中,同時具有生態學和環境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很少,另外該校生態學也是全國重點建設學科。學生在各自選修系列中完成20個學分,其餘學分可以跨系列選課。這樣既考慮了知識的完整性,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以及畢業後的工作選擇相應系列的選修課程以及其他課程。

表2 華東師範大學環境科學(本科)專業教學計劃中選修課

課程編號

課程

環境監測與污染治理

(微觀方向)

生態學與環境規劃和管理

(宏觀方向)

15401222

環境與健康

Ö

 

15402223

近代監測技術

Ö

 

15401224

固體廢棄物處理

Ö

 

15401225

環境水化學

Ö

 

15401226

水處理技術

Ö

 

15402227

廢水生物處理

Ö

 

15401228

污染控制微生物學

Ö

 

15401229

環境生物學技術

Ö

 

15402230

生態工程學

Ö

Ö

15401231

污染生態學

Ö

Ö

15402232

環境教育學

Ö

Ö

15401233

環境科學進展

Ö

Ö

15401234

環境經濟學

 

Ö

15402235

生態設計

 

Ö

15401236

植被生態學

 

Ö

15402237

遺傳生態學

 

Ö

15401238

景觀生態學

 

Ö

15402239

環境管理學

 

Ö

15402240

環境影響評價進展

 

Ö

15401241

環境規劃學

 

Ö

15401242

清潔生産與ISO14000

 

Ö

 

課程學分數

28

(至少選20個學分)

29

(至少選20個學分)

3.2 應加強實驗和實習課程
環境科學既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寬廣的知識面,同時也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市場的需要,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則有賴於較多的實驗和實習訓練。現在不少環境類專業的學生存在著"眼高手低"、動手能力差的現象,到工作單位後,需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反映出實驗、實習課程太少。

在現有條件基礎上如何盡可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加學生實驗和實習的機會,是內地高校面臨的另一個問題。仍以華東師範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為例,在多年的探索基礎上建立了一套實驗課、實習課、科學研究3部分的動手能力培養體系。

實驗課程方面,在現有的實驗器材基礎上,主要的基礎課、專業課能開設實驗的儘量開設實驗課。並且針對實驗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開展實驗教學實驗改革(陳小勇,2002),這些改革也得到了華東師範大學教學改革經費的支援。

實習則又分為野外實習和生產實習兩大部分。建系伊始,就對實習很重視,野外實習主要集中在生態學和土壤方面。將學生帶到位於天童森林公園的生態實驗站進行2周的實習。生產實習包括環境監測實習和環境工程實習。環境監測實習安排學生到上海市環境監測總站、各區縣環境監測站實習2-3周時間,讓學生實際接觸環境監測的內容和有關的儀器、程式等等。環境工程與設計實習則安排學生到汙水處理廠、工廠的污染控制工程實習,設計污染控制工藝和流程,讓學生瞭解環境污染處理和控制的現狀以及掌握污染控制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程式等。這樣一方面解決了學校實習場所、器材不夠或落後的現狀,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瞭解環境部門的狀況,使學生的專業學習與生產實際不脫節。

同時,另一個較大的變革是在4年級為每個學生確定指導教師,實行導師制,讓學生進入各實驗室,在導師指導下選題開展環境科學研究,作為畢業論文。這一措施與其他學校不同,一般學校本科生畢業論文大多1-3個月,而在華東師範大學環境科學系學生在實驗室的時間可以達到10個月以上,並且鼓勵學生在1-3年級到實驗室參與科學研究,提高動手能力。這種改革以後,學生的科學研究和動手能力的大為提高,實施以來,效果很好,一些學生的畢業論文甚至在學術刊物上發表。

3.3 不同學校應有自己的課程特色
從課程設置來看,香港中文大學以環境毒理、生化毒理方面比較有特色,反映了將生物技術與環境的結合方面較好。中山大學則在綜合性方面較好,尤其是在環境要素方面開設了不少課程,也反映出環境專業在地學方面的特色。華東師範大學則體現在宏觀的生態學背景較強,在微觀方面,微生物廢水處理也有一定特色。工科院校的課程反映出這3個學校工程背景的特色。但也有一些學校環境科學專業課程設置的特色不明顯。

由於目前對環境十分重視,中國內地幾乎每所綜合性大學和理工大學以及部分師範大學都設置了環境科學或(和)環境工程專業,一些農林醫等高校也設置了類似的專業。雖然在兩個專業上,在有關環境的研究、管理、教育和污染控制等方面有所偏重,不同學校間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有很大的相似,甚至相同,儘管隨著對環境的重視,潛在的人才需求量很大,但當前的實際需求並不旺,趨於飽和,這樣學生畢業的競爭比較激烈。不同學校如果沒有特色,培養學生的知識結構差不多的話,學生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特色是一個學科的立足之本,沒有特色的專業其競爭力往往較差。所以,不同學校應該根據其學校師資情況,根據其優勢,做好正確的定位,明確學生培養的目標,建立有特色的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計劃。

3.4 加強學校間課程設置的合作和交流
不同的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需要有自己特色,同時加強校際課程設置以及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的交流,將有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許多學校在新專業設置時,一般都對其他學校環境類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調研,以辦出自己的特色,如華東師範大學在80年代開設環境科學專業時,考察了國際上同類專業的課程以及國內其他學校的課程,設計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課程體系。同樣的,華東師範大學每年也都接受其他學校對環境類專業設置的諮詢和考察。但是值得指出的,一旦專業開設一段時間後,這種以調整課程設置的考察一般就很少開展了,從而容易使課程設置僵化,不能適應新的要求,因此,對於課程的設置最好經過幾年的運作後作適當調整。

環境類專業的教學交流也是促進課程設置合理化、特色化的一個重要途徑。尤其是現在開設環境類專業的學校很多,學校的性質卻相差較大,師資也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交流可以通過派教師到其他學校進修或請外校教師任教、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等方式,甚至可以通過聯合授課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彌補教師的不足,另一方面集中資源發展優勢方向。例如,在上海實行的高校連片協作網將上海市的高等學校按地域分佈劃分為東北片(包括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等)和西南片(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東政法學院等)兩大協作網,學生可以跨校選課、選修第二專業,教師則可以跨學校任教。這種模式大大加強了學校間的交流,一些原來無法開設的課程,甚至專業可以跨校選修或請教師來任教,而原來則需要聘專任教師,這種模式減少了學校聘用的固定教師數,減少了大量的經費支出。

 


Copyright (C) 2002 HKIEd APFSLT. Volume 3, Issue 2, Article 6 (Dec., 200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