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十三期,第一冊,文章十三(二零一二年六月)
陳德軍
論立足課堂平臺培養學生物理自學能力的策略之我見
上一頁 內容 下一頁

說明學生打開學習物理的介面,還學生一個樂於自學的內在需求

營造和諧師生關係,為學生的自學提供良好的外在氛圍

“言為心聲,情動於意而形於色”,如果沒有對本職工作的熱愛,哪會有講課時津津樂道的熱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有哪會獲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呢?

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說命》說:“敩學半”,意思是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學習本身是一種實踐活動,所以教師要有“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的精神和境界,應敬業為先,應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知識,防止職業倦怠期的到來。

如果教師以飽滿、積極向上的熱情帶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紀的奧秘,就會對學生學習情感產生巨大的影響。正如贊可夫所說;“如果教師本身就燃燒著對知識的渴望,學生就會迷戀於知識的獲取”。

教師要熱愛、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應過多地苛求、指責,而應耐心地幫助分析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他們都能感受到老師的愛和期望。師生的情感交流是雙向的,但由於中學生心理發育尚不健全,因而教師處在主導的地位上,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性別的不同,群體和個體的差異,主動採用相應的感情交流途徑與方法,要正確理解“師道尊嚴”的內涵,清除盲目的“唯我獨尊”的心理。[1]

教師可不定期的進行一個小問卷調查,也可設立師生情感交流信箱,搭建師生情感交流的多種管道,主動積極地營造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

“玩索而有得”,為學生的自學創造動機

孔子研究了《易經》以後說,要“玩索而有得”。就是說,對待天下間最捉摸不定的東西,只去認真學習是不夠的,而是要去玩。眾所周知,物理知識比較抽象,很難理解,但它是自然規律的抽象概括,它源于自然。所以,物理的學習也應回歸于自然,應“玩索而有得”,玩就是在實踐、學習的過程。

在教授新的物理概念、規律等時,教師可不必急於講解,可先給學生提供“玩”的機會。例如學習壓強時,可先讓學生玩兩手指摁壓住一端已削好的鉛筆兩端;學習液體壓強時,可讓學生玩礦泉水瓶裝滿水或鹽水,在瓶側壁錐出大小相同的小孔,觀察水流情況;學習滑動摩擦力時,可讓學生玩手在桌面上滑動。玩後讓他們自己總結出玩的感覺的緣由來。課堂玩不了的,也可讓他們回家去“玩”。例如學習了“阿基米德原理”後,可讓他們回家“玩”:⑴一冰塊在透明杯水中漂浮著,觀察冰融化了,水面將怎樣變化;⑵冰塊中有一鐵塊,冰融化後,水面如何變化;⑶一較大的冰塊下部已壓到杯底,冰融化後,水面如何;⑷一冰塊浮在足夠濃的鹽水中,冰融化後,水面如何。學生在這樣的“玩”之後,必然引起極大的思考,進而必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釋,那麼自然而然,培養自學能力的目的已不期而遇。

讓學生明白自學的重要性、克服學習中的依賴思想

物理知識是在分析物理現象的基礎上經過抽象、概括出來的,或者是經過推理得來的。獲得知識,要有一個科學的思維的過程,不重視這個過程,頭腦裡只剩下一些乾巴巴的公式和條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識,思維也得不到訓練。所以要重在理解、有意識地提高自已的科學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而自學能力是運用已學知識去單獨地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並且自學物理必須有較好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閱讀、記憶、思維、想像、歸納、運用和實驗能力。

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學能力,一方面要經常對學生進行自學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學生在思想上充分認識到有了自學能力,才能不斷地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才會使得自己在今後的競爭中具有優勢;一方面要有強有力的措施保證,去督促學生自學。學生雖然想學好每一門課,想多學知識,更想提高能力,可從小學開始的填灌式教育,使得他們更習慣于老師給他們講授知識,而不是去主動的學習知識。為此,可以利用古人、偉人的經典事例和經典名句激勵學生: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就是自覺地練習、預習、複習;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自學,你一旦學會了自學,今天學到的不但是知識,更是能力,明天走向社會收穫的更是輝煌的未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重於學習別人的知識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陷於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學習別人的知識,就有可能因誤入歧途而導致疲乏及危險而喪失學習動力和興趣,說明學習與思考結合是何等的重要。

引導學生養成閱讀課本,樂於自學課本的習慣

初中物理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閱讀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應從指導閱讀教科書入手,使他們學會抓住課文中心,能提出問題並設法解決,還應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是在當前不少師生仍然不重視對課本的閱讀,而是熱衷於題海戰術,特別是學生往往只憑課堂上聽老師所講的定律、公式就忙於做題目,造成基礎知識不牢,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不良後果。在中學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必須從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做起。例如,在上《熱機》、《電動機》及《發電機》時,教師可大膽讓學生花15分鐘左右進行自己閱讀課本,自己自學,這樣效果可能更佳,既可以在課堂上有時間讓學生閱讀課本,又可使學生自己實驗、思考、討論和研究問題,更促使學生去認真鑽研教材。有時老師好心的講,效果卻是事倍功半。

創設情境,啟而不發,營造學生樂於自學的欲望需求

自學需要欲望,欲望始於需要。孔子說:“不憤不啟,不誹不發”。說明在學生自學之前,教師應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認真鑽研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精心設問,創設各種問題情境,造成學生解答問題的知識與方法的危機,使學生處於“憤誹狀態”,激發學生的自學欲望,從而使學生主動自學物理教材和有關書籍中的相關知識內容和解答方法。例如在“機械功”的教學前,我創設了老上海灘上扛包工的故事情境:一般看過《上海灘》的都知道,解放前上海灘上的扛包工最辛苦,每天不停的扛著重達二百多斤的麻袋在碼頭上跑,做了很多工作,很辛苦,可一天也掙不了幾個銅板。但是,如果按照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物理學上的“功(作)標準來評定,可能這些工人一天一個銅板也不應該給,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功”。這樣的情境起到了對學生“啟而不發”的效果,學生的問題也便產生了,懸念自然也產生了,學生心裡很納悶,很想立即知道“這是為什麼”。自然,也營造了學生自學欲望的氛圍。

運用物理學的美感,促進學生學科情感的發展

自然界是按照簡單、和諧、有序、合理的美學原則來創生和發展的,反映這些規律的科學也是美的。物理學正是反映這些美麗的自然科學之一。首先,物理規律、現象的多樣性的統一就非常好的體現了物理學的美感。如:牛頓運動定律,把力和運動(經典)統一起來,萬有引力定律把天上人間成為統一天下,動量守恆定律,能量守恆定律,縱橫於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白光通過三棱鏡後,呈現美麗的七色光帶,這七色光帶通過三棱鏡,又統一為白光,真是集和諧、奇異、簡潔為一體的物理之美。其次,物理公式簡潔對稱,實驗的巧妙精湛,都放射著物理美的光芒。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在教授物理知識的同時,把物理學之美也傳給學生,用物理學的美感喚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減輕心理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科情感發展。

 


Copyright (C) 2012 HKIEd APFSLT. Volume 13, Issue 1, Article 13 (Jun.,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